如果说人生有两座山,第一座山是你获得了什么,功名利禄,爬上山顶,无限风光,可却倍感孤独。第二座山是你付出了什么,跟随自己的内心,力所能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有生之年留下大爱,生命充盈。如果说第一座山带给你快感,那么第二座山带给你的就是幸福感。中文里我们说快乐,英文里一个happiness,一个joy,就是两座山能带给你的。
第二座山的比喻来自David Brooks,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写过《品格之路》等畅销书,一直在反思我们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不能完全同意书里的所有观点,不过就算是那些不能完全赞成的,我也是disgree with him with respect。因为至少书写的真诚,他把自己高处不胜寒的疑惑,自己婚姻的失败,自己对宗教的思考,以及他被那些大爱的感动真诚的记录下来。每个人都不完美,他是这样,我们也是这样。
首先,真正的幸福感和世俗定义的成功无关。功名利禄,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这些人生的成功并不能保证我们内心的幸福。《Authentic Happiness 真实的幸福》里,作者说人真正的幸福来源有3个:自己热爱的工作,婚姻,和为人父母。婚姻和养育子女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所以我觉得第一座山我们躲不过去,必须要爬。只是,爬多高我们可以自己决定,因为钱也不是越多就越开心。《The Big Short 大空头》里Kevin Spacy饰演的投行部门负责人内心挣扎着鄙视着自己做的事情,过着妻离子散的生活,却不得不继续做下去,因为他Fxxxing need that money。但我们心中应该感怀第二座山的存在,不然会失去成功的意义。
婚姻和为人父母都是第二座山的一部分,因为如果第一座山是我们自己,那么第二座山就是我们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幸福感建立在和别人的交往之中,因为在付出的同时,我们也在接受别人的付出。作者曾有一段失败的婚姻,而且因为自己是个公众人物,和妻子约好不对外公布离婚的消息。具体为何离婚作者只是说了自己忙于工作,我看了一下时间正好是他出版畅销书《品格之路》之后,所以如此严于律己的人当他把重心只放在自己的身上,家庭仍然会出现问题。
作者还花了很大的篇幅写了宗教对他的影响,尤其是作为犹太人的他,慢慢皈依了基督教。这个我们看来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但作为犹太人来说是个非常大的事情。所以我还是被David的宗教观的转变和他的第二段恋爱到婚姻惊了一下。
作者说美国已经进入了一个超个人主义的时代Hyper-Individualism,媒体不断告诉你要爱自己。当然这种思潮曾经孕育过硅谷的创新文化,但凡事都有两面,人们也因此更加独善其身。作者的朋友从以色列搬到加州一个富人社区,找不到孩子晚上10点在街上喊,没有一个邻居出来帮忙。第二天反而有人问昨晚发生了什么。作者的朋友快被这种冷漠的邻里逼疯。其实这和路人甲乙丙丁看到小月月见死不救是一个道理,因为我们想的都是只要和自己没关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是如果我们都不管,那么社会之间的纽带就断了。所以作者说,当世界告诉人们要以自己为中心的时候,攀登第二座山的人想活出他们对世界和他人的价值。
作者说自己能马上识别谁在爬第一座山,谁在爬第二座。第二座山上的人有以下一种或者几种特点:一个毕生为之奋斗的职业;一个好的家庭成员和伴侣;拥有坚定的信仰;为社区贡献力量。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提到的Rice大学的一位白人老教授。这位教授教授社会学,从小让自己的孩子住在黑人社区,让自己的孩子和社会底层接触,让他们知道世界真实的样子。前几年他放弃Rice的教职到芝加哥的一所名不见经传的黑人大学任教,因为他觉得那里有更多需要改变命运的年轻人需要它。
还是很触动,因为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反思我们的社会,我们自己,去认识那些胸怀社会的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追随自己的内心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我唯一和作者有不同想法的一点就是,我觉得第一座山和第二座山有的时候也可以重合,不需要完全把第一座山和第二座山对立起来,把爬山的人区分开来。我们做的工作既有社会意义帮助别人改变命运,一样能构建社区关系,也能带给自己事业上的成功,家庭的稳定,不也挺好吗?其实关键是自己的内心,做这些事情的动机,我们到底是为了爱马仕包包还是为了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