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烦恼,看过的书很多,可是一边看一边忘,看到结尾,开头讲的是什么都不知道了?
是不是,读得越多,忘得越快,然后怀疑自己的记忆力出了问题?
是不是,觉得自己平时读得书很多,一到跟别人讨论某本书时,只是书名熟悉而已,看着别人侃侃而谈,你却插不上一句话,内心觉得差距很大?
是的,上面的问题我都遇见了,觉得自己是个爱读书的人,还大言不惭地把读书说成是自己的兴趣爱好。
可是,你现在问我,都读过什么书?作者是谁?书中主要观点是什么?看完你有什么收获?我一定会被问得哑口无言。
所以,我就开始思考,这是为什么?我觉得,这是我在无效地读书。读书的过程中,只注重数量,而忽略了质量。
那么,我们要解决无效读书,那与之对应,就要有效地读书。什么是有效的读书呢?我觉得,有效读书应该是达到了,在你读这本书之前给自己定的目标。
比如说:你读这本书,是为了学习某个知识点,还是学习某种技能,亦或者是为了纯粹的消遣。再具体点说,就比如你读《高效写作》这本书,你肯定是想学习写作这件事,看完了以后,你肯定会学习到写作的方法,如果你学到了,就是有效阅读。
再比如,你喜欢读言情小说、武侠小说,就是消遣娱乐,让自己开心就好。在这里,并不是说这些小说不能学到东西,你当然可以从主角的身上学习某种精神和某种品格。
每个人,对自己读书要达到的目标不一致,所以,阅读的时候侧重点就不一样,对有效阅读的理解当然也就不一样。
那么如何做到有效读书呢?让你读过的书,都能记得牢牢的呢?下面就直接上干货,建议收藏学习!
一、读书前:拿到一本书,首先明确,自己读书的目的。
我觉得我们遇见每一本书,都是缘分,都值得庆幸。不管你是被朋友推荐,还是被名人安利,亦或是在网上闲逛时,偶遇。只要你打开一本书,开始看,就是收获。
那么,我们是否想过,自己为什么要看这本书呢?是被书名吸引?是被作者吸引?还是书里有我们想要学习的东西呢?
不管出于哪个方面,我们要读它,都是有目的的,只不过,每个人的目的都不相同罢了。
我们在读之前,可以用五分钟的时间,来想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然后,把自己的答案,写在纸上,开始的时候,我建议大家写下来。写下之后,再写上,我读完以后,希望自己能有什么样的收获。
举个例子,比如朋友推荐了一本书,叫《非暴力沟通》,我特别信任这个朋友,所以,我决定读一下。在我阅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纸上,这样写:我读这本书的目的是学会非暴力沟通。我希望的收获是:能够把非暴力沟通,用在生活中,让我跟别人的关系更和谐,比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
由此来看,读书的目的,往往跟希望的收获,大同小异。有了目标,再去看书,就会特别有针对性,而且容易引发思考,让读书更有效。
二、读书时:掌握三步读书法。
什么是三步读书法?简单来说,就是速读、精读、跳读。
下面我就为大家一个一个地解释一下,到底如何速读、精读、跳读。
1、速读,顾名思义,就是快速阅读,然后整理出思维导图。
速读不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书,而是要先看序言、目录和附录,然后参考网上对这本书的介绍、评价,大致了解这本书,能够先梳理出一个整体的框架,也就是思维导图。如果,开始的时候自己梳理不出来,可以网上找,参考一下。
2、精读,从头到尾的阅读,一边读一边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并且划线的页码折页,如果是电子书,直接高亮就可以。
在自己有感悟的地方,直接写批注,有问题的地方也记录下来。
尤其是对自己之前读书前,设立的目标相关的部分,更要着重寻找答案。
3、跳读,就是重点看自己之前划线、折页的地方,还有批注、疑问的地方。也是结合自己之前订立的目标,反复思考,是否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三、读书后:不断反思,把书中内容跟自己的工作、生活结合起来,有什么收获。
孔子曾经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到了东西,一定要,多思考,学以致用,才是关键,否则,我们为什么要学呢?
我们要反思,这些读过的书,跟自己工作、学习、生活结合起来,有什么收获呢?然后,我们把从书里学到的知识也好、观点也罢,统统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会很深刻地记住了。
虽然,这个三步读书法,有点慢,但是慢工出细活,读书千本,不如一本书读千遍,读透一本书收获巨大!读书的意义,在于让我们变得更好,更沉稳,更能在生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把我们读过的书,学到的东西,分享给大家,既能让我们加深对书的理解,又能帮助别人去了解这本书,何乐而不为呢?
大家学会了吗?再给大家总结一下,读书前设立目标,目标越详细越具体,阅读的效率就越高;读书时,思维导图整理框架结构,三步读书法按部就班;读书后,反思如何运用到生活、工作中,文字记录分享,更加深刻理解。
只要你能按上面的方法来做,达到有效阅读还难吗?你还怕读一本书,忘记一本书吗?比起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勤记笔记,勤分享,更来得实在一些!
愿你,读的每本书都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