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训练
让写作融入你的生活
第1节 重新定义输入能力。
输入能力就是你从万事万物中吸收能量碰撞出思考的能力。
增加输入的几条途径。
1.工作、生活中,看见即输入。
比如你在工作中刷文章、朋友圈、各种网站,不要觉得看文章才是输入,评论区其实也是一个素材金矿,它经常会迸出很多金句,尤其是点赞前排的热门评论,有时候还能引起不小的话题。
2.工作、生活中,听见即输入。
不要特意去寻找听的对象,你只需要对周围的声音稍微留心一点就可以。比如你今天听到同事对一件事发表了看法,大家午饭时谈论的话题等,这些都是你通过听进行的输入。你听到的这些可能会让你产生思考和想法,也可能成为你的写作素材,帮你找到新的写作主题。
3.与人聊天,主动索取信息。
真正懂得抓住一切机会输入的人都是“信息索取型”人,尤其是在与人聊天时。
输入不仅靠读书,也可以靠读人,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图书馆,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他在做跟你完全不一样、你平时又没有机会接触的工作,你难道不想拓展一下自己的认知范围吗?
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把一次无营养的聊天闲扯转变成一次有意义的“信息索取”。
4.观影、听歌等,主动制造关联。
看电影、听歌、看演讲、看话剧、看采访、看展览、看综艺等,都要在其中主动制造跟你的写作相关的关联,可能很多东西都会变成你之后写某个主题的重要素材。一切东西经过你的处理都会变成你写作的素材。
5.已有输出,可再次输入。
你从一篇写废的文章上得到新东西的过程,就是一个输入的过程。除了废稿,你的成稿也可以进行再次输入。写得好的地方继续保持,不足的加以改正,温故而知新。
亨利.米勒说过一句话:“艺术家是什么?就是那些长着触角的人,是知道如何追逐空气中、宇宙中涌动的电流的人。”其实写作者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每天脑子里想着要写点东西,那么你就会浑身长满触角,你会认真观察生活,听人讲话,问人问题,会更投入地看电影,看视频等,因为你需要时刻积累素材,所以你养成了时刻输入的习惯。
第2节 重新定义处理能力。
文章是写作者的精神的展现,输入像一堆杂乱无章的文件,是写作者不得不去处理的素材,写作者要做的就是赋予写作素材一种精神到逻辑的形式。
什么是素材处理能力,我认为是筛选、归纳、提炼的能力。
1.识别筛选。
(1)学会筛选优质信息。
你每天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能处理的信息也是有限的,所以要优先去处理那些更优质的信息。
(2)学会识别信息性质。
识别信息的性质是为了更好地吸收。有的信息是事实,你直接记住就可以;有的信息是观点,观点不是事实,你要有自己的判断;有的信心是理由,你要看它能否解释结论;有的信息是结论,你要想想能否想出合理的理由。
(3)学会按需求来筛选。
学会甄别素材,找到适合的,能被自己运用的,这是最重要的写作素材处理能力。
2.归纳整理。
3.提炼总结。
提炼总结是对信息的终极处理。
如何提炼总结?
第一,归纳法。归纳是指从个性到共性,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式。
第二,演绎法。演绎是指从共性到个性,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式,即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演绎法——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所谓信息处理是指对信息的识别筛选、归纳整理和提炼总结。
第3节 重新定义写作能力。
1.日常沟通,尤其是微信聊天。
聊天和写作有很多共同点,比如:
文章要有主题,聊天要有话题;
文章要吸引读者兴趣,聊天要吸引对方兴趣;
文章要传达给读者某些信息,聊天要告诉对方某件事情;
文章要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聊天要营造良好的氛围。
写作其实就是沟通能力,1对1沟通是最初级的,如果一个人微信聊天都聊不好,那写作肯定是个问题,所以也要把微信聊天当成一个训练。
2.职场中写总结、邮件、发言稿等。
工作中一切需要写点东西的情况,都是你很好的写作练习机会。在职场中写作,很多时候是一项强制性任务,但它也是一项对你个人发展很有影响的能力。
3.发布社交动态。
认真发朋友圈不是说要想着怎么出风头,而是你可以把你每一次发布的社交动态都当成一个作品去呈现,有意识地去优化,这不仅能对你的写作能力有所帮助,也会为你的个人形象和品牌加分。只要你想练习,你可以随时随地写一条,发布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大家的点赞、评论就是对你写作的反馈。
4.随时在内容平台上写评论。
比如看完一篇文章,听完一首歌,可能都会有评论的冲动,你可以把这种冲动理解为写作的冲动,完全可以借助这种冲动写点什么,这也是日常的写作训练。
你可以养成写小评论的习惯,可以是观后感,也可以是对内容的评论,还可以是对某个观点的解读,甚至是反驳。带着这样的目的,你阅读时会更认真吸收,效率也更高,这些都会反过来提高你的写作能力。
不要把写作狭隘的等同于坐下来写文章,所有沟通和表达都可以被视作写作,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总结的四点。写作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中。
第4节 如何让写作成为习惯?
1.定个目标。
2.随时写作。
养成写作习惯的第1步是放弃追求大段的、固定的、安静的写作时间,要学会培养随时写作的能力。你在一天中可能会产生写点什么的冲动,不要压制它,不要说等晚上的时候再写,你可以马上写起来。同时你也要学会适应,随时停下写作的节奏,这也是随时写作的第2个秘招。
3.随地写作。
为什么要随地写作?
首先,你的写作灵感、情绪和感受是随时随地被触发的,当被触发时你就应该写下来。
其次,你每天都有一些碎片时间被浪费了,它们完全可以被用来写作。
最后,你不一定非得在电脑上写,在手机上写也很方便。
4.随意写作。
你可以写原创的观点,也可以写你看完某个观点的感受,你可以自己写故事,也可以写听完某个故事的启发,还可以记录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人和事,抑或写写自己当下的心情。
在这个过程中,你进步非常快,因为本质上你不可能没得写,只是你的思路没有打开,思考维度没有得到拓展,所以这个过程是很好的开发思维的过程。
5.保持新鲜。
偶尔尝试一些没玩过的平台。
偶尔尝试一下没写过的题材。
保持学习。
如果你一直在看新东西,学新东西,经历新的事情,你的世界永远是新鲜的,你永远是充满好奇的,于是你的写作也是新鲜的。同时也要多听课,学习新的写作技巧,你会有跃跃欲试的冲动。
6.寻找动力。
对写作的动力,即你希望通过写作得到什么。
你的动力可以是打造个人品牌,或者更直接一点通过写作出名。
另外一个寻找动力的方法是看其他人的写作故事。
7.加入组织。
写作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成长方式,学习和成长是艰难而孤寂的,因此环境很重要,氛围很重要,找到一个组织,大家一起做这件事是个好办法。
还有个更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多结交一些爱写作的朋友,你的朋友圈里写作的人多了,大家会互相交流,会不由自主互相影响,让你的写作之路不再孤单,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听起来挺难的,做起来也不容易。而一旦熬过了最初的阶段,写作会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从此你会跟别人不一样,你拥有了一项终身受用的技能,且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第5节 如何打造写作系统能力的稳定性。
什么是系统能力?
写作不是一件可以瞬间爆发的事情,而是长期积累的系统产物。一篇文章的背后,有整个写作系统的支撑,这套系统,包括你长期对这个话题的思考,你长期阅读和经历后沉淀在脑子里的素材以及你长期积累形成的一套写作方法论。
如果你没持续稳定的系统,你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是不稳定的,一方面是质量的不稳定,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持续能力不强,你会经常产生灵感枯竭,无法产出的感觉。
如何使写作系统更稳定呢?
1.搭建一个稳定的认知系统。
写作不是只有文字工作者才需要打磨的能力,人人都需要写作能力,写作是你经营人生的一项底层能力,它可以提高你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是锻炼你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倒逼成长的最好方式,是学习效果和个人能力的放大器。
写作是对输入进行思考后的输出,训练写作能力的三个核心要素是输入、思考、输出,其中输入是前提,思考是本质,输出是结果,学好写作,三者缺一不可。
练习写作的第一步,重点不在技术层面,而在心态层面,要从心里接受自己暂时写得差这个事实,要知道你最大的对手是自己,别人没时间笑话你。千万不要等准备好了才开始写,先干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从写好一段话开始,坚持用正确的方法持续训练,你一定会越写越好的。
长期持续写作,一定是因为你从本质上明白了写作的重要性,并且能持续从中受益,能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有时你需要借助外力来完成周期性的成长。你要反复思考这些认知,直到你彻底相信。
马云说过,多数人因为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为相信而看见。提升写作能力这件事就应该先相信,而后才能看见。
2.搭建一个稳定的输入系统。
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养成持续输入的习惯,搭建一个稳定的输入系统,坚持读好书,看优质文章,多积累经验,多看好电影,跟水平高的人聊天等,持续汲取写作的养分。
3.搭建一个稳定的处理系统。
所谓处理系统,其实承接着你的输入系统。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你的输入就是低效,结果就是输入也好不到哪里去。处理系统就是你的思考系统,是指你如何思考、如何消化所学的知识。
你可以做笔记。
你可以做思维导图。
你也可以教别人。
当然,最好的方法是综合应用,不局限于任何一种。
你的处理系统稳定以后,思考会成为你的习惯,思考力是写作力的来源。
4.搭建一个稳定的输出系统。
认知、输入、处理,这三个系统都是在为最后的输出系统做准备,前面三个系统稳定了,最后的系统,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稳定的输出系统其实是最容易建立的。所谓输出能力就是呈现能力,其实就是写作技巧本身。你的选题能力、拟标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观点提炼能力、编写故事能力、成稿能力、排版能力、传播能力、好文章的判断能力等,都更偏向于输出能力。
5.搭建一个稳定的反馈系统。
写作能力持续稳定地进步,靠的是持续地反馈,通过反馈看到你的优势和不足。对于优势,你要继续巩固;对于不足,你要一点点改善。如果没有稳定的反馈系统,就无法支撑你持续进步,这是必然的。
应该如何搭建一个稳定的反馈系统?
首先你要有一个可供你持续写作的平台。公众号、简书、知乎、头条、朋友圈、社群等平台都可以。
其次你要持续观察文章数据。不管你在哪里分享你的文章,要养成每天看数据的习惯。多少人看了,多少人点赞,多少人评论了,多少人分享了,你通过分享连接了多少朋友……这些数据是你每天监控的重点。
最后你要通过数据反馈提升写作技能。
根据阅读数的反馈,你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选题能力和拟标题能力,也就是洞察读者需求和揣摩人性的能力。
根据点赞数的反馈,你可以不断提升自己对文章质量的把控能力,促使你写出更受欢迎的、更有价值的文章。
根据大家留言的反馈,你可以在和读者的持续互动中了解你的读者,进而更加清楚地知道他们喜欢什么、认同什么、怀疑什么、焦虑什么,你也可以知道大家怎么评价你,怎么评价你的文章,这些都可以极大地改善你的用户思维。
这就是反馈系统的价值。
写作不是一件可以瞬间爆发的事情,而是长期积累的系统产物,成为写作高手更需如此。写出好文章要靠整个写作系统的支撑,因此,如果你想持续稳定地高质量写作,就要围绕认知系统、输入系统、处理系统、输出系统、反馈系统这五个方面着手搭建整个写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