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与邪门书
人脑子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有可靠的知识,有不可靠的猜测,还有些东西纯属想入非非,这些东西各有各的用处。我相信这些用处是这样的,一个明理的人总是把可靠的知识作为根本,也时常想想那些猜测,假如猜测可以验证,就扩大了知识的领域。最后,偶尔他也准许自己想入非非,从怪诞的想象之中,人也能得到一些启迪。当然,人有能力把可信和不可信的东西分开,不会把怪诞的想象当真,当然,也有例外。
一个人在胸中抹煞可信和不可信的界限,多是因为生活中巨大的压力,走投无路的人就容易迷信,而且是什么都信。
科学的美好
科学建立了一种理性的权威,这种权威和以往任何一种权威不同,科学家发表的结果不需要凭借自己的身份来要人相信。科学和人类其他事业完全不同,它是一种平等的事业。科学的美好还在于它是种自由的事业。
世界上各地的人把自己的发明贡献给了科学,它就诞生了,这就是科学的实质。
科学是人创造的事业,但它比人类本身更为美好。除了学习科学已有的内容,还要学习它所有、我们所无的素质。人要爱平等,爱自由,人类开创的一切事业中,科学最有成就就是因为有这两样做根基,比这更重要的只有一样,就是要爱智慧,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做聪明人才有前途。
诚实与浮嚣
在中国人写的科学著作中,最值得一读的是费孝通的《江村经济》。
中国的典籍浩若烟海,但假若没人把事实往纸上写,纸上还是什么都没有,《江村经济》的价值就在于他把事实写在了纸上。在中国这个地方很少有人做这样的事。
这篇文章的主旨不是谈《江村经济》,而是谈诚实。以我之见,诚实就像金子一样有成色的区别。有人说,朱熹老夫子做了一世的学问,什么叫做“是”,什么叫做“应该是”从来就没有搞清楚。尽管我们都知道,前者是指事实,后者是指意愿,两者是有根本的区别的。
人忠于已知事实叫做诚实,不忠于事实就叫做虚伪,还有些人只忠于经过选择的事实,这既不叫诚实,也不叫虚伪,我把它叫做浮嚣。人选择事实总是出于浮嚣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