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个同事给我看了一段视频,视频里面是她婆婆给孩子穿衣服的场景,孩子3岁多了,奶奶给穿衣服的时候他非要躺着穿,奶奶不同意,说那样穿不上,于是孩子哭闹,老人吼叫,最后老人把衣服甩在沙发上离开了,孩子哭着去找奶奶......
同事看到这个视频,要气炸了,她让我看了一遍,然后把我叫到了会议室,说得想个办法,实在受不了她婆婆了,她们精心呵护的孩子,被她婆婆这样对待.....
然后问我我的看法,我给她分析了一下。
第一:奶奶的做法肯定是不妥的,大吼大叫,起了情绪,自然孩子也不会配合她。但是换个角度,孩子也有不对的地方啊,3岁了应该自己穿衣服了,自己穿不了,需要别人帮助,那就应该配合对方,而不是完全以自己为中心。同事的眼里只看到了老人吼孩子,却没有看到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显然太过片面了。
第二:因为一次的做法不够妥当,否定了老人所有的付出。我让同事回想一下,老人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早上8点到晚上8点,差不多12个小时。如果只是偶尔有点情绪,没有对孩子有耐心,那是不是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能因为一次的做法欠妥,而否定了所有,只盯着不对的地方看,而对好的地方视而不见。
第三:不能要求所有人对待孩子都和我们一样。同事希望奶奶会像教科书里面一样,懂得育儿,方法得当,但是显然老人的生活经历,教育水平都是有限的,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对待孩子都和我们一样,因为孩子走出家门去社会,就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得学会适应。
第四:我问同事,你那么生气的点在哪儿呢?她说她怕婆婆对孩子的态度影响孩子性格。我说其实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永远是父母,还有家庭环境,同事把老人的作用看的太重了,而忽略了自己本身。她对奶奶的态度,她们一家人相处的模式才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孩子会从父母对家人的态度方式上,学会应该如何对待别人。
第五:从来都没有什么理所应当,老人为我们带孩子应该学会感激。无论方式对错起码尽力了,如果真的有不妥,要学会正向沟通,好好说话,而不是因为一点小事就否定所有的付出。
听完我的分析同事说她舒服多了,刚才的怒火消散了,回想自己平时对婆婆的态度,甚至觉得有些惭愧。
今天早上她和我说昨天她回家不但没有因为这件事情和婆婆吵架,反而因为是感恩节给婆婆发了200元的红包。表达感谢。并且和儿子讲明白,奶奶自己带他很辛苦,在奶奶给自己穿衣服的时候要尽量配合。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她自己心情也好多了。
能帮到她我真的特别开心,希望我们年轻的父母能给老人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学会感恩,懂得感恩会让我们生活的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