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的昨日过得如何,你都值得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1
我们在成长过程获取的经验,都是真的吗?
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每一件事情,我们都会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赋予其解释和意义,但是我们从没有想过,这些所谓的经验都有可能是片面、主观的。我们没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了解透彻,就急于下了定论。
就如,我们喜欢用自己的第一印象来判断对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不好相处,难沟通,和蔼,冷漠,自私……,但往往当我们和对方进行深入了解后,发现原来对方和自己想得完全不一样。
又如,有一天伴侣回家很晚,对他发了一通脾气后,才知道是因为车子坏了。我们总是有种先入为主的气势,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所有的事实。
我们的经验也是一样,对一件事情的局限认知,我们急于把它进行定义,甚至会不断创造一些事情来证明这些经验是对的,慢慢地,它就会成为一种“信念”。
这些片面经验而造成的“信念”,源于那些自认为是事实的真相,从而让它左右我们的行为。
2
结果是行为的具体表现。
自己的经验不一定是真的,接受别人经验的时候更加要谨慎,不要一味的接受。因为别人的经验也有可能存在未知的局限性。
同样的,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对自己有所觉知,不要过多地用自己那些人生经验来限制他们,有时候,我们的经验并不能帮助他们,反而会阻碍他们的成长。甚至会让孩子复制了我们的人生。
小的时候,父母总是跟我们说:你只有努力读书,才能考到好的学校,考到好的学校,才能找到好的工作,找到好的工作,才能找到好的伴侣,那你的人生,才是幸福的,完整的。
但是,我们现在对父母的这些观念有了新的认知,我们开始不再用成绩来判断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不再用那些条条框框来对他们进行批判和定义。我们开始真正的去“看见”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天性,发掘他们的潜能。
如果我们接照父母的那种模式和信念来教育孩子,或许,他们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不会成为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人。
3
通常,这些片面的经验形成的都是一些负面的信念,这些经验可能大部了份都源于不愉快的经历。
所以,要发现这些限制性的信念,要从自身的情绪或对自己的不满意中寻找。
当我们发现自己处在某种情绪当中,比如愧疚、羞耻、无助、愤怒、悲伤……,试着透过这份情绪,看看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是什么。如之前文章所说,我们情绪的产生并不是因为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解释。把这个解释找出来,问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解释,有没有想起一些事情,一段经历,是不是它们造成了我有这样的想法。
同样的,当我们对自己现状不满意时,看看这些我们看起来不满意又改变不了事情,我们是抱以什么样态度和想法来对待它们。这样想法是从何而来,它的源头在那里。
然后告诉自己,那些过去的经验并不一定是真的,并不是事实,只是我的一个信念。我的解释,想法可能大部份都是自己创造的。
这些事情都已经过去了,以前那些我无法改变和控制的事情,我不需要再为它们背负起不属于我的责任。
但我要为现在的我负起责任。我必须放下这些曾经的执念,从而才能让那些力量满满的情绪和事情成为我新的信念。
就如在这个社群里面,纵使我们对自己有太多的不满意,但总有一些人找到你根本没想到的优点,总有胜萍大哥在不断地赋能我们。
在这个社群里,我们可以找到那些真正让我们充满能量的信念,让我们可以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那些关注,点赞,奖赏就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它会让这些正能量和信念越来越牢固。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也就在这里,我们可以遇到那个未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