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片段】
“几乎在生命中的每一时刻,我们都会需要在学习者道路和评判者道路之间做选择,”约瑟夫继续说,“不管是否意识到了,我们其实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做着选择,而这些选择将我们带上学习者道路或是评判者道路,这些都是我们的心态。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学习者心态和评判者心态之间徘徊,一会儿这边,一会儿那边,几乎不曾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控制或选择的。当我们能正念当下,观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及我们表达这些想法和感受所使用的语言时,我们便真正开始做选择了。这是成功的关键——让这个自我观察者训练有素!如果没有强大的自我观察者,自我教练根本就是痴心妄想。这其实很简单,就像你去问自己‘发生了什么’‘我此刻身在何处’‘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心态还是学习者心态’选择始于我们对自己思想和心态的观察,这比你想象的要简单。”
“观察自己的心态,然后做出选择。我认为,让我们的生活真的很高效、很满意的秘密,就是首先要能分辨得出评判者和学习者之间的区别。这便是提问式思维的精髓。
【我的反思】
一直觉得,人一生重大的选择就那么几次,上什么样的高中,考怎样的大学,做什么样的工作,选择什么样的伴侣,想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等等听了这个课,才知道原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经历选择,一个事情发生后,我们对自己思想的选择,决定着我们要去向何处,学习者还是评判者,真的太重要了,如果没有这些聚沙成塔的无数次关键的选择,你对自己思想的选择,怎么能汇聚成你人生中那无数次的重大抉择,那些才是一个结果而已,而你每天正在经历的或者已经经历过的琐碎的事情,遇到的困难,你选择的态度,才是最后建成的塔,你最终要选择的结果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两个思想的小人站在一个岔路口,这个小人可以是我们任何一个个体,在我们遇到问题,问自己那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你如果选择问“该这怪谁?我怎么这样?我如此失败”等等,这些不自觉地真的会让人神经紧张,紧张不安,无望,无助,受害者心态,被一根无形的绳子绑走,被评判者劫持,描述的太形象了
如果你问“发生了什么?我想要什么?这件事有价值的地方何在?我能学到什么?”等等,这些正念的问题 就会把我们牵引到一个学习者心态的道路,好神奇的一些提问,让我真正理解了那句“学会掌控提问,塑造一个韧劲十足的观察者,养成一个坚定不移的学习者,不断地对评判者心态免疫, 我们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也理解了筱雁姐在课程中说到的“问题可能不由我产生,但结果可以由我改变,这样的学习和所思,简直棒极了!
我反思自己,原来的自己在很多事情上都是评判者心态在处理事情,因为急性子的脾性会一下子被事情牵动,急躁不安,说话做事不经过大脑,对自己家人,孩子都造成了很不好的感受,比如,孩子有拖延症的时候我就特别着急,尤其还要赶着出差外地,怕耽误见客户的时间,结果最终孩子越催越慢,我自己脾气越来越坏。
这半年以来我有意识地让自己慢下来,即使再着急也压住脾气,不表现出来,跟伴侣,孩子,公婆相处比之前平和了许多,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也在往学习者之路上走,至少我这半年收获了跟以前完全不一样的自己,改变只能自己想变,才能有行为,感谢我的家人之前对我这个暴脾气的包容,我相信我会慢慢做的更好,跟家人一起变更好!
【未来我要做的】
未来我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做一个思想的观察者,尤其遇到问题的时候,锻炼自己先跳脱出来,让潜意识的自己去观察正在经历某件难事的自己,不断地去修炼学习者心态,我相信每一次尝试,每一次体验,都会有不一样的进步,不过最重要的是要接纳你暂时作为评判者的身份,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要允许暂时这样的自己,说的大一点,就是要与评判者共舞,不焦虑,一点一点摆脱它的劫持,做一个自己思想上的掌控者,加油,我们都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