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做了一集名为《走婚》的纪录片。觉得特别有意思,就是男女双方没有固定的婚姻关系,男的到女的房中去过夜,这种关系的维系是建立在一定的感情基础上的,如果彼此间不存在感情了,那么走婚也就终止了。终止后男人可以再寻找其他女性去走婚,而女人也可以选择为其他男人开大门。纪录片时间有限,介绍得不能面面俱到,于是我开始了解这种神奇的婚姻制度。
原来走婚是存在于摩梭人之间的一种习俗。摩梭人居住在泸沽湖沿岸,泸沽湖沿岸还居住着彝、汉、纳西、藏、普米、白、壮等7种民族,约1.3万人,其中摩梭人约6000人。(这里也涨知识啦,摩梭人并不是摩梭族,因为在中国56个名族中并不存在摩梭族。云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属于纳西族,而四川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属于蒙古族。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语摩梭语,而没有自己的文字。)摩梭人是中国唯一存在的母系氏族社会,实行“男不娶 女不嫁”的走婚制度。 “走婚”即走访婚,摩梭语"色色"(或"替色色","的色色"等),是摩梭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外界较多宣传和关注的;走婚的形式"男不娶女不嫁",使得男女终身都住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是由男子走婚来维持男女双方性关系而实现种族延续的一种特殊形式,男方晚上到女方偶次晨归回自己家中,双方都不是对方家庭的成员,有走婚关系的男女被俗称为"阿肖"或称"肖波","阿肖",就是有性关系的亲密情侣,由于摩梭无文字,只能用汉字的"阿肖"称谓,但也不能确切表达"色色"的意思;有的书上称为"阿注",是不确切的,那只用于一般朋友之间的称呼;走婚并非杂乱无章,更不是乱婚,群婚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有亲戚血缘关系的严禁走婚;不能同时结交多个阿肖;男女双方有好感就可走婚;感情破裂标志走婚关系的结束;若女方有小孩走婚关系就稳定下来。无论哪一种婚姻,它们的核心一样:基于男女自愿,感情为基础,是一种男女在性选择上平等的反映。传统摩梭在长辈姐妹兄弟前,火塘边有关性的一切话题都是害羞的;走婚纯属个人私事,有走婚关系的男女只在夜间相聚,白天装作不知此事。
我制作的纪录片里有一个家庭,父亲在有了2个孩子后终止了走婚的婚姻重新组建了新的家庭,过起了新的走婚生活。而2个孩子,哥哥和妹妹则由母亲一个人抚养长大。这让这个家庭过得无比艰辛。之后由于女儿长大了,需要肩负起整个家族的重任,母亲希望女儿不要再读书了,快点回到家中寻找一个走婚的对象生儿育女。由于自己的父亲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哥哥很怕妹妹也找到一个不靠谱的像父亲一样的男人,所以坚决反对妹妹走婚,并强烈阻止母亲这么做。可是母亲却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觉得整个家族的维系就靠妹妹了。与此同时哥哥与一位汉族女子结婚,过起了汉族人的生活方式,并且生下了一个女儿,哥哥告诉母亲按照汉族人的习俗孩子是跟父亲姓的,所以可以让自己的女儿长大后来维系整个家族。在哥哥的一再劝说下母亲终于答应了,不知道这是不是哥哥的缓兵之计呢?我们不得而知。
了解了这些制度后,让我对这个摩梭人群体有了很大的好奇心。我突然萌生出一个念头,何时到泸沽湖去走一趟,与那边的人交流交流。当我第一次看这个纪录片时觉得一切都有点天方夜谭,一个男人怎么能说走就走呢?婚姻关系怎么可以随时终止呢?有点不可思议。当然在摩梭人中,新出生的婴儿既不属于父亲也不属于母亲,而是属于女方的家族,在我看来也有点不可思议。可能就像摩梭人看我们汉族的传统,孩子出生随父亲姓的习俗有点匪夷所思吧。
2017年我终于有10天的休假啦,抽空去那里看看,看看这个奇特的人群,体会体会他们奇特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