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2】苏格拉底:“没有曾经过反省的人生不值得活。”
【3】以赛亚·伯林:“我经常生活在表层。”
1
——每日睡觉前应到反省一天的生活。
我们赞美反思的善,也要赞美淳朴的心。反省是成本最低,又是成长又最快的方式;但过度的反省可能会给本来活的平静、快乐的生活带来不安、犹豫、迷惑和烦恼。
中庸文化讲的是过犹不及。不反省不对,过度的反省也不对。要想把握好这个度,是我们一生要修行的路。一阴一阳之谓道。
最近因为迫于生计的工作赚钱,完全没有时间平衡到亲密情感、健康和修行。都说人太忙了就会眼盲,眼盲就会看不清就会心亡。果不其然,最近一个多月早出晚归忙碌工作,没吃好,没睡好,没有关爱和陪伴女友,更加没有能反省自身,就出现了身体腰酸背痛,就与女朋友有了矛盾,自己人生突然也有点迷茫了,又变得被环境影响不能自主了。
好在即时出现问题,发现问题,立即着手调整。所以,从根本上改变,把追求以赚钱为目标调整为兼顾好养生、家庭和工作,而把做好这一切作为修行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故,无论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一定要有时间看书、学习和自我反省。认识和开发自身宝藏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
2
——多即是少,少即是多。
声音多了,就成为了噪音;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便捷,反而找不到真知;画画需要留白,同样,生活中每天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独处——发呆、阅读、思考、写作等等。总之,人是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来品味生命的。
这就要从人的两个层面谈起,物质和精神。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物质的作用仅仅是为了生存;人要活着离不开物质,但人要想迈向更高的层次一定由精神境界决定的。
其次,来看看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一个人物质的富有不一定能够有好的精神境界,没有精神追求的人肯定无法活好一生。相反,精神境界高的人相对而言物质生活是能够满足其生活的。因为追求精神境界的人都懂得过简单的生活,懂得惜福。
结合这段时间自己奔波忙碌追求金钱物质生活,以牺牲健康、情感和生活为代价是得不偿失的,是本末倒置、南辕北辙的做法。
古往今来的智者都告诉我们:“过简单的物质生活,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
最后,今天至此反省,开始调整,以追求功德法财为目标,而不是以金钱物质为目标。况且,阅读的书籍这么多,儒释道派系这么多,都还需要不断做减法,一门深入。
修行不是学知识。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少即是多,多即是少。
阳明先生曾说过:“学贵专,学贵精,学贵正”。
孔子曾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我此生的理想就是一心求道,通过修行让自己的德行贯穿生活,终究实现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