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也好,工作也罢,时时刻刻都会面临大量的选择,如果没有清晰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实际上大部分时候是比较迷茫的,不过有了“它”你就能更快的做出决定。
【剖析原则】
1、有原则比没有原则强;
我们很多时候在做决定的时候,找不到什么可靠的依据,如果又没有原则的话,就会出现纠结(犹豫不定),从而耽误时间。
2、有零碎的众多原则比只有几个原则强;
原则越多,就越能尽快指导我们的行动。
3、有系统性的原则比有零碎的众多原则强。
有了系统性的原则,我们所做的决定就会更趋近于真相,相对来说也就是最靠谱的了。
原则,往往是通过大量的理论和践行之后得出来的,可以反过来指导行动的。
【笑来老师原则】
1、永远只选择鼓励他人
一个月前,我不是很理解这句话,不过现在貌似理解了。如果不鼓励他人,我们能做的就是埋怨他人,指责他人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做过这样事情的人,认真反思总结过的人,应该能明白,那并没有什么卵用,绝大部分会适得其反。
别人做错了,不会做,等等的时候,更多的时候需要鼓励,需要建设性意见,方法论等正面引导。这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其他负面情绪效果微乎其微(不是完全没用,但我们选择应该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2、绝不与他人公开争吵
别说公开争吵了,争吵本身就不能解决什么问题,我不敢保证我现在不跟人争吵,但是我近半年来很少与人争吵了。因为启用元认知就知道,那除了浪费时间之外,几乎不解决什么事情。于是我养成了另外一个习惯,永远把注意力放在提供解决方案上面。
3、相信试错常常是进步的唯一途径
我自己从农村一步步走到城市,能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很多时候没有人咨询,没有人帮助的时候,全靠自己去尝试,有时候运气好试错几次就找到了方向,有时候运气没那么好,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找到方向(事情不一样,需要的时间不一样)。
不过现在反过来总结,就算是有人咨询,有人指导,有人帮助,自己不去试错,也很难真正的理解其中的深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4、相信“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近期回老家一趟,身边的亲戚朋友时不时就问我现在做什么,我试图去让他们理解,发现真不是件容易事儿。如果能清楚的把自己会的东西,让别人也理解,并学会,那自己必须对所有流程细节有更清楚的认识。
5、长期保持耐心才能看到最后的结果
深刻的理解这种状态的好处,是跟着专栏学习一年之后。自己每天保持只字不差的阅读,然后留言,日拱一卒,逐渐发现自己养成了深入思考的习惯。实际情况远远不止深入思考习惯这么简单,每件事情多思考一些,实际上就已经超越了很多人了。
而且一旦养成了长期保持耐心的习惯,做很多事情都能缩短“长期”。
6、做了再说,而不是说了也不做……
这几天我一直在琢磨,想到,知道,和做到之间区别。最终的结果是做到最重要,能不能想到不重要,知不知道也不重要,只要你去做了,想到和知道会自动完成。如果能在行动中思考、总结,那么知道和想到的会更深刻。
【制定基本原则的方法论】
1、这个原则既然这么重要,那它意味着什么?
2、如果我坚守这个原则的话,有什么事情是我绝对不能做的?有什么事情是我必须做的,不得不做的?
3、在我坚守这个原则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我是如何克服那些阻力的?
4、在我坚守这个原则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什么?
5、在长期坚守这个原则的过程中,我吃了哪些亏,得了哪些便宜,总体上的得失如何?
有了方法论,剩下的就看我们自己去试错,去总结自己的原则了呗,这事儿估计其他人能帮到的不多。
通过今天的分析,相信你也能初步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原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