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MDL面了个试,过程不堪回首,具体内容看十万产品经理的总结就好了,不过当时是即兴说的,又碎又散,整理之后就剩没几句了,我也懒得再去总结流水过程,总之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要有目标感。
虽然我对这个求职过程中的所谓「目标导向」略有非议,认为会有很多功利的、投机性的心理在里面,但更想说点别的。
我不是一个产品经历丰富的人,所以在求职的时候会刻意突出自己的潜力、学习能力以及自己的简书,然而结果却是在拉勾上投出的50多份简历全部都被拒绝,唯一进入面试的恰好是拉勾。
人倾向于把失败归结为环境原因,我自然抛出了这个问题,而MDL也一眼就指出了症结,我明明拥有不错的项目经历,却没有着力去呈现。
这确实有些尴尬:越被拒绝就越焦虑,但骨子里又会高不成低不就,于是囿于经历尚浅,就会把自己摆到一个比较低的位置,去强调成长速度,结果反而没有展现出能力。
一位朋友也有类似的状况,急于接触产品的他去年底进入了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做着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的助理,职责是程序员催产师。聊天时他向我们抱怨自己当初衔了Leader画的大饼,现在离产品越来越远了,就算再去谋方向也挤不出这段经历中的干货。我却不以为然的对他说,除了分析和设计之外,项目管理也是产品经理的重要能力,而且相比前两者,这份能力更吃经验,完全值得一说。
我把这2个例子告诉了另一位做产品培训的朋友,她总结说「是不会剖析自己」,格外轻巧,可是谁又不想剖析自己呢。
我也不知道这些能说明什么,似乎无论从什么角度总结都很虚,但却突然让我觉得,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写车轱辘话完全是一件弊大于利的事情。
它确实能为你带来一些机会(我除拉勾外的面试皆来自由文章衍生的内推),但却也会让你收获一种虚妄的充实感和成就感:各种专题各种点赞各种转载各种入圈,自己也似乎若有所思、若有所悟,感觉棒棒哒、潜力无限、成长飞快,但没做过的还是没做过,依旧浮在事物的表面——君不见我只花了一个下午写的工具产品社区化思考都能被各种申请转载,那可是纯纸上谈兵啊,我压根没做过工具产品啊乡亲们——就好像你再怎么剖析自己也依然跳不出「当局者迷」的桎梏,只会愈加强化自己最初的想法而已。
这大约就是最初「动机不纯写简书」的后果吧,被功利迷住了,走了一些弯路。
从这个角度来看,产品新人开个订阅号写点文章,捞点粉丝和赞赏未必是件好事。
偏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