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不会孤独地存在这个世上,都会生活在关系的世界中,我们的性格是在关系中形成、在关系中展现、在关系中改变、在关系中疗愈。这就呈现给我们看问题的一个新的视角:试着把这个问题放到关系的框架里去思考,这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模式。
当下的关系模式是内在关系模式的展现,而内在关系模式则是内化了童年关系模式的结果。一个人和他最重要的客体构建的关系会内化到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成为一个内在的关系模式即性格(自我)。而一个人在一段新的关系中总是去寻找将他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这个新的关系中,想把它变成符合他内在关系模式的关系。你重复你的内在关系模式,对方同样重复着他的关系模式,两个人会进行持续的较量。
2
人都希望被看见,这和自恋需求一样,是一种极为根本的需求。看见,就是爱。两个“看见”别人的技巧:一是和对方同频呼吸;二是简单回应对方的感受。当你有意识地去感受对方,并回应以感受,对方也会觉得我被看见了,而我的感受被你感受到时我就感到了爱;在这种时刻自我的外壳被打破,两个生命体之间像建立了一种链接,而“我”和“你”都消失了样。这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灵感应”,时空因物质而发生,而精神可以超越时空。如何才能发生这种感应呢?全神贯注地和一个人在一起。
3
关系二分法:有两种关系模式“我与你”和“我与它”。当我把你看作是实现我的目标的工具和对象的时候,关系就是“我与它”;而当我放下了我的预期和目标,带着我的全部本真和你的本真相遇,这时的关系就是“我与你”。人际关系能力太强的人,可能会在关系中沦为“它”的时候太多了,察言观色时构建的是“我与它”的关系,一个主体一个客体。而幸福感取决于亲密关系的质量即爱。
一个人的世界可分为两部分:以工作为核心的社会领域和以亲密关系为核心的私人领域。两个领域都各自有各自的核心规则,社会领域的规则是权利,目的是争夺谁说了算;私人领域的规则是珍惜,也就是我尊重你的本真。两个领域的规则不一样,在私人领域使用太多权利规则会使得生活一团糟,而人际关系的迷雾主要是因为权利规则太多地侵入到关系中所致。
如何在关系中疗愈一个人呢?三个简单规则:真诚(我所说和我所想是一致的,所想和我所体验的一致)、共情(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角度感人所感想人所想,深深地理解和接纳对方感受)、无条件积极关注(“无条件的爱”)。
4
“人格与阴影”,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外显的人格,而和这个人格对立的那些东西就是“阴影”,它们藏在潜意识的深处当你看到了A,就意味着你看到了-A。当一个人的意识和自我的一部分特质彻底失去联系时,这个人就会受潜意识的支配,去接近一个明显具备这一特质的人,通过这个人去碰触自己内心的这一部分。
自恋、性和攻击性是人类的三大动力,我们说这三大动力就是生命力,那我们反对的-A不就是生命力本身?
一个原则“问题背后都有积极动力”,一看到一个问题行为;二找到问题行为背后的动力;三学习用好的方式去表达这份动力。
5
心灵内在的事,关系外在的事,内在心灵和外在关系一样互为镜子。你拥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去构建什么样的关系,你构建什么样的关系可反应出你的心灵。人必须把内在心灵投射到外在关系中,在关系中修炼自己。
一元关系即只看到自己的意志,只感受到自己的感受,希望别人都来配合他;二元关系是一个人意识到另一个人是和自己一样的独立存在,能共情对方的感受,也能尊重对方意识。三元关系指一个意识到关系的复杂之处,在复杂关系中能同时看到我、你、他三个人的感受和意志,并尊重这个复杂的三元关系中的竞争和合作。一个人进入二元关系的重要条件是:有人没有听从你的意愿,于是直接让你明白别人也是有独立意志的。三元关系中会有迫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我们都会在这个三个角色中不停互换位置,要想跳出这戏剧三角,需要具备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三角化貌似是活在三元关系中,其实只是在借助三元关系来消化二元乃至一元关系处理不了的“坏”,当你觉得你、你爱的人和你们相关的第三方都是好的时,你就处于三元关系。
人的发展先从简单到复杂,从一元到二元再到三元,而后又要从复杂到简单,从三元再回归到二元乃至一元,太憧憬二元关系的人需意识到二元关系很容易产生吞没感(想从二元关系逃走去寻找一个第三方来构建一个复杂的三元关系。)这是人性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