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今天,小澡哥继续阅读杨国荣教授《成己与成物》的第二章 人性能力与意义世界。小澡哥拆解第一小节的第二部分,摘录部分读书笔记如下:
1. 人性能力的具体形态,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加以区分。以真善美为指向,人性能力涉及认识、道德、审美等领域。与可以认识什么相联系的是认识能力,与应当做什么相联系的是道德实践的能力,相应于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则是审美能力。
2. 从实质的方面看,理性则以真与善为指向。作为以上二者的统一,理性能力既体现于意识(精神)活动,也作用于实践过程。
3. 从逻辑思维的层面看,理性的要求首先体现在思维过程应始终保持思想的自我同一。具体而言,思维过程中的概念、论题和语境,都应前后一致、同一,无论是概念,抑或论题和语境,若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前后不同或不一致,则将导致思维的混乱,从而难以引出合理的结论。
4. 理性在形式层面的另一基本要求在于:形成或接受某种观念,都必须有根据或理由。
5. 作为成物与成己的内在条件,理性的能力在这里表现为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逻辑推论与辩证思维等的统一,逐渐提供世界的真实图景。
6. 认知意义上的得其真与评价意义上的得其善,构成了同一理性的两个方面,理性的能力则具体表现为得其实然(真)的同时,又求其应然(善)。
7. 亚里士多德在谈到德性与实践智慧的关系时,曾指出:“德性使我们指向正确的目标,实践智慧则使我们选择正确的手段。”“德性确定目的,实践理性则引导我们做实现目的之事。”
8. 作为实践过程中相互关联的环节,手段的合理性(有效性)与目的的合理性(正当性)表现为同一理性的两个方面。由此,我们亦可看到,作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9. 从哲学史上看,不同背景的哲学家或哲学系统,往往主要突出了理性的某一方面。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理学主流通过区分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常常更多地关注目的层面的合理性:德性之知以价值意义上的内圣与外王为指向。从经验论的立场出发,休谟将理性与情感区分开来,在他看来,与情感相比,理性总是处于从属的地位。
10. 以逻辑思维为表现形态,以实然与应然、真与善的统一为实质的指向,理性的作用则体现于成己与成物的整个过程……无论是真实世界的敞开,抑或当然之域的生成,都展示了理性能力的深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