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古诗三首之《村晚》教学设计

文/涅阳三水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看看大家能够从图中想起来哪些古诗句?

(出示图片1)

你能想起来哪句古诗?

(蓬头稚子学垂纶,……?)

(出示图片2)

你能想起来哪句古诗?

(儿童散学归来早,……?)

(出示图片3)

能想起来哪句古诗?

(小娃撑小艇,……?)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的《村晚》,大家把手伸出来,我们一起书写课题。

(出示图片4,板书课题。)

二、望题质疑

看到《村晚》这个题目,你能提出来什么问题呢?

三、出示本节课自学提示:

一读:明白诗歌题目的含义。
二读: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读:明白诗歌大意。
四读:领悟诗歌情感。

四、本节课的学习过程:

1.分析题目含义。

村:乡村。

晚:傍晚。

村晚,就是乡村的傍晚,或者说是乡村傍晚的景色。

2.有节奏有感情地读诗歌。

(出示图片五,齐读。)

(1)强调三个生字:陂,衔,漪在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图片6)

(2)听朗读。(播放朗读视频,注意听朗读节奏,在听的过程中,完成节奏划分。)(图片7)

(3)个别生自读,男女生对读,分小组轮读,开火车读。

(评价谁读得好,为什么好?朗读之星是谁?)

(4)熟读成诵,看谁能够有感情地背下来。

3.明白诗歌大意。

(1)理解诗意的方法有哪些?

(个别学生回答之后,出示图片八。)

(2)诗歌前两句,逐字讲述意思,特别强调两个满字,还有陂,衔,浸,漪四个字。(图片九)

(生表述两句诗的诗意。)

(3)诗歌后两句,用同样的方法,来述说后两句的意思。(图片十)

(特别注意多音字横,还有归,无腔,信口几个词,生自行表述两句诗的意思。)

(4)总结一下,这首诗当中写到了哪些景?

(总结之后完成练习,出示11)

4.领悟诗歌的感情。

(1)看两幅图,你能描述这样的画面是吗?是这首诗当中的哪一句?(图片12)

这样的诗句,这样的画面,我们有什么样的情感产生?诗人又有什么样的情感产生?

(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

(2)我们再来看这样的画面,你觉得画面上的牧童是怎样的?诗人又是怎样的情感呢?(出示图片13)

(牧童天真可爱,悠然自在。)
(诗人对悠然自在的乡村生活充满向往。)

(3)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首诗。

写了什么景?写了什么人?景是怎样的?人又是怎样?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人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出示14)

5.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出示15)

再来读一读,这些景是怎样的存在?这人又是怎样的存在?它们有怎么样的区别?

(静态和动态的区别,动静结合,以静写动,以动衬静。)

6.拓展延伸。(出示16)

在杨万里的笔下有这样的儿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在白居易的笔下有这样的儿童——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在辛弃疾的笔下又有这样的儿童——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7.课堂检测。(出示17)

1.给诗句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跟诗句划分节奏。

8.古诗唱读欣赏。(出世18)

五、课后作业。(出示19)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语,讲述古诗的诗意。
3.根据古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写改写成100字的日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