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講師訓練營【35期】01/21閱讀原創《繪本有什麼了不起》

35006 陳珊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作者:林美琴

讀後感Part one

      一直以為,所謂的繪本,和小時候看的小人兒書、帶圖畫的故事書沒什麼區別。這對繪本產生的誤會,不僅僅只是對繪本本身的不了解,而且還忽略了圖畫、文字各自的魅力,錯失通過繪本和作者互動的機會。而這本自稱是「繪本入門必備案頭書」的《繪本有什麼了不起》的第一章,就幫我解開了這個多年的誤會。

      由於腦子不太好使,大腦的思路必須靠筆記或者各種chart、map捋一捋⋯於是將第一章內容按照作者的思路整理成下面的Bubble ma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誤會一:繪本是什麼?

      三天的培訓,其實前輩們都給我們做了很好的解釋,這本書就是集合和歸納,並以文字的形式幫我繼續梳理了一次。簡單明了地解答了繪本的分類,以及挑選繪本的方式,不能僅僅只考慮自己喜歡的顏色鮮豔的,而要科學地按照孩子的年齡段挑選合適的畫風、文字表達的內容、所要傳達的教育主題等。

誤會二:繪本和閱讀的關係

      隨著閱讀能力日漸被重視,中老年的我愈發覺得自己閱讀能力的匱乏。有時甚至會開始出現「閱讀障礙」,一段話讀完,但腦子裡卻只有「剛剛的內容說了啥?」的可怕場面。於是,學會如何閱讀(Learn to Read),才能在閱讀中學習(Read to Learn)變得更加重要。

      本書在第一章的28頁開始強調(也是我筆記中標註不同顏色的部分),如果讀者只是單純被生動有趣的畫面所吸引,只停留在瀏覽圖畫的五光十色,長久下去就會過於依賴圖像的具體呈現,容易造成想像力的停滯。健康且科學地處理好繪本與閱讀力的關係,不是簡單丟一個繪本,讓孩子看色彩繽紛的圖畫就叫「培養孩子閱讀」了,而是需要通過培養孩子走過從「圖像」到「圖感」,再從「圖感」到「語感」這兩座橋樑,去真正利用好繪本,才能不踏入「圖畫書」的這個小陷阱。

繪本是高層次閱讀的“助力”或“阻力”,關鍵在於學習者是依賴圖像放棄文字,還是能將圖像作為親近文字的媒介,對於文字不僅是看到、讀到,更是可以感受到。

                  ———《繪本有什麼了不起》

      嗯,繪本就是了不起。


20190727

艾普羅羅羅@szx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