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不可怕,寒门心态才可怕。
2016年,李国平和李国安兄弟俩同时考取了东南大学物理学院物理专业。
今年,兄弟俩一个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五年直博;另一个被保送到中科院物理所,五年硕博连读。
但是这两个超级学霸,假期内却在工地上帮母亲打工。
1 比拼爹更可怕的,是当爹的从来不拼。
有人说这是个“拼爹时代”。的确,我们需要拼爹。但是,这个拼,不应该是拼比,而是拼搏。
越是拼搏过的父母,越知道教育的重要。只有让孩子明白父母奋斗的艰难,人生的不容易,他才能够真正地出人头地。
2 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
乔治·马丁在《权力的游戏》中写道:“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只有重视文化教育的父母,才能让孩子选择他想要的生活。
作家埃德加·布莱索曾说:“如果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他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
梁启超也曾一再地告诫子女:“梁家是寒士家风出身,但寒门家风并不等同于寒酸;不能因为节俭而亏了身体,对于学习、增长见识的钱,该花就花。”然后,便有了“一门三院士,满门皆俊才”的佳话。
3 比寒门更可怕的,是家长的“寒门心态”。
与其抱怨“寒门难出贵子”,焦虑“起跑线”上的快慢,不如和孩子一起在人生路上奋力一搏。 河北女孩王心仪以707分的成绩考入北大,家庭贫困的她写下《感谢贫穷》,感动无数网友。
但是,看过全文的人都知道,她感谢的并非贫穷本身,而是即使深陷贫困,依然拥有远见卓识的母亲。
王心怡说,是妈妈的言传身教,让她明白:贫穷有两种寓意,一种是物质的极度贫瘠,一种是精神的极度丰盈,她愿选择后者;感谢贫穷,让她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
寒门与非寒门的最大区别,不在于财富多寡,而在于为人父母者的价值观。
不要轻意相信阶层固化论,更不要以此为借口,掩盖自己的“教育无能”。
今天还有相对公平的高考,还有相对公平的社会竞争机制,普通人上升的通道远未关闭。
成年人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
育儿,先育己;家教,先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