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闻“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本来晋武帝当时虽夺得天下,但恐人心不服,招一些有影响力的士大夫出来做官,给自己站台。李密本是蜀国人,不愿为司马氏出力,但朝廷已经开始怪罪,因而上表,以尽孝为名推辞。相传晋武帝看了李密的陈情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无论李密当时是真想一心尽孝还是以祖母为托词,都无法掩盖文中流露出和祖母的真挚感情。文章虽短,但立意深远。陈词恳切,文章优美,字字含情,句句动人,构思精密,谦卑委婉,深沉畅达,连贯紧凑。《陈情表》虽然读起来比《出师表》晦涩一些,但也彰显李密的文学水平之高,一代大儒的风采。
《陈情表》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大意:我命不好,父亲早亡,母亲改嫁,只有祖母抚养我。我小时候身体弱,门庭衰弱,生活很艰难。现在祖母病重,离不开我。晋朝一直让我去做官,但我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我走了祖母无人赡养。我今年四十四,祖母都九十六了,我能尽孝的日子也不多了。恳请朝廷让我侍奉祖母吧。
陈情一表乞还乡,自此忠孝得两全。不得不说李密此文不止才高,而且逻辑严谨,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其实他知道朝廷一再让他做官的用意。他不想被朝廷利用,就会被朝廷怀疑。此文仅从私事说起,不谈其他。而这私事恰恰是封建社会立朝之根本——孝。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人的根。当然,只说自己难处肯定不会被认可,于是他又表达了对晋朝的忠心,解除皇帝疑虑,这也是最后晋武帝允许他不再为官的根本原因。并发出了“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的感慨。
最后说一句,蜀汉虽然灭亡,但蜀汉真的是大汉最后的体面。前有姜维亡国后仍想胜天半子,可惜神通不敌命数。后有李密陈情不仕(后仍然做了官,请允许我也“浪漫”一次)。这大抵就是蜀汉的浪漫,是昭烈皇帝和诸葛丞相的人格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