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期《奇葩说》,每次看奇葩说我都能收获到很多,虽然这上面讲的很多大道理、名言金句、经典故事案例我并不能一次就能记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甚至连一些人名我看完后我可能都不是太记得,我有时候会反思:我看这些有什么用呢?还不是一时兴起、三分钟热度?当时觉得,嗯,说得对,我也这么觉得,我也要这样做,对!这才是我想成为的样子,但是看完之后我又什么都记不住。
很多辩手都只是在辩一些表面,比如在《奇葩说》某期里,辩题是该不该给做好事的人发红包,刚开始的一辩,辩的是一些表层的好处与坏处,而到了后面詹青云辩了,从一个制度开始上升,我觉得她不仅是看到表层的好处和坏处,更从这一辩题看到未来的展望,就像大家俗说的:你想得到,难道别人想不到吗?要是发红包能更好的促进大家做好事,难道咱们国家领导人想不到吗,这真的比在表面论是非要更有说服力。
而最后薛兆丰教授指出:做好人好事要付出辛苦。那个给你卖早餐、 996的上班族们也是在为别人做好事,他们拿到的工作就是红包。
我第一次在看奇葩说的时候对自己的观点感到摇摆不定,我刚看到辩题,做好事就能拿红包,这么轻易就能赚到钱,支持!后来到了詹青云那,不支持!对我坚定了!可是在薛教授那,我们每天打工、做生意不就是已经在实践这项政策了吗?
我的天呐?怎么能这么有说服力,就突然觉得自己真的好渺小,看看自己刚看到题目的时候,我只能想到:诶,有钱赚,真好。但是别人却在用知识碾压你:工作,就是你所想的有钱赚,把那个以为能靠天上掉馅饼吃饭的我撵在地上摩擦。
虽然,我记不住里面的大道理、名言金句,但是一期观看下来,我记住了我的态度,我坚定我对这件事的想法,当我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也遇到和辩题这样的选择的时候,我能坚定我的想法、我的态度,再用我人生中的储备、经验去回答他,我想这也许也是一个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