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有些人,跟着他们一起开始学个东西,或者干个啥事情,人家always比你干的好、干的专业。点解啊?一起开始健身做训练,人家一周3练你也一周3练,一年时间过去了,人家维度也上来了,体脂率也下去了,连随便问教练个问题,都显的辣么专业。在看看你自己,效果也不能说没有,可就是感脚进步就是没人家辣么快,点解啊?
难道是人家更有运动天赋?仔细观察也不是,同样都是小脑不协调运动神经不发达。难道是人家练的时间更长?又同样都是一周3练,一练2小时。难道是人家智商更高?这个都是正常人的范围,IQ差个1分两分的,差别应该也不至于这么明显。那,点解啊?
刻意练习也许给出了答案。
我们学习任何技能的最开始一般都是由兴趣爱好开始,觉得乐团里的小提琴手独奏的时候如比优雅,如果自己也能完整的弹奏一首歌曲,一定也非常酷炫。或者看那个人肌肉线条无比性感,幻想自己如果也拥有那样的线条,50块的衣服也能穿出5000的效果。
初始的兴趣和热情让我们持续了2周或者2个月后,每次练习的枯燥开始渐渐占据上风,在这个阶段特别聪明的人相对来说进展会稍微快一点。于是有些人会用“果然还是没有天份哪,再努力应该也是白费功夫吧!”放弃了努力。几乎所有人都会找学习的方法,差别仅在于有的人选择直接花钱请老师来教,有的人选择先四处搜罗相关的资料自学。
不论是请老师教还是自己搜罗相关资料的自学,这个过程都是一个建立心理表征的一部分。心理表征的建立也离不开从练习中获得的反馈。所谓心理表征,就像我们听到“狗”,在我们脑海中出现的是一个毛茸茸的会叫会跑会跳的四条腿的动物。就像小提琴演奏者看到一个琴谱,在脑海中就能出现整首乐曲演奏出来应该是什么样的感觉,哪个小节应该轻弹,哪个音应该是拉长重音。简单来说,某项事物的心理表征是关于这项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儿的一种认识。
同时在每次练习的时候,应该是目的明确的练习,就像“今天的深蹲要尝试比上次增加10%的重量”或者“今天用小重量找到硬拉的感觉,巩固正确的硬拉动作”等等,在每次练习的时候有目的的挑战自己,每次练习的时候都比上一次有进步。所谓的走出舒适区和1万小时定律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如果每次都做一样的事情,每次都没有进步,那样哪怕是累积了1万小时,应该也成不了专家。
有一个老师的意义就在于我们能够即时得到反馈,我们做的对或者不对,做的不对的能够及时纠正,做的对的能够继续巩固加强。及时获得反馈还对建立心理表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避免走一些前人已经淌过的坑绕过的弯路,快速建立正确的心理表征。
以上,如果我们要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新的技能等等,首先需要找到能让我们持续下去的动力。其次,找到一个好的老师能够让我们事半功倍。再者,要做有目的的不断挑战自己的练习,让我们的手能够跟上心。最后,过程中要不断建立并修正我们的心理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