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控的日子里 (六)
去年末今年初,封控解除,从网上得悉,受此影响,陆续走了一些老人。
上海有电视剧《上海一家人》编剧黄允,此剧放映,极受欢迎。黄宗江撰文评论,连呼“蛮好,交关好,非常好”。说“黄允曾以短篇《永不凋谢的红花》起家,《结婚一年间》成家,今更以《上海一家人》成大家。”此文于筆会刊出。因学长何允关系,我们在文广系统的活动时相识,何老师过世后,她由女儿相伴有时也来茶室叙叙。想不到她于今年初不幸病故,十分无奈,在那个时节想送她一程都不能。
我北京的朋友赵士英,不幸也在这波疫情中过世,享年八十四岁。
赵士英是我筆会作者,与他见面是1999年,上海举办国际艺术节名人名作书画展览,我去北京招展,也请了他和吴冠中先生一起参加。并约定赵负责携吴先生作品来沪。抵沪后,他与北京朋友如张光宇公子、张正宇女儿,和贾平凹、席慕蓉、马得等其他各地的朋友,都吃住在良安饭店。赵士英身住饭店,觉携吴先生的画不放心,便找我,交给我一张纸。一看,是张收据,同时交给我吴先生三幅画,让我签收。这三幅画后由我保管着,正式布展时由我负责设法从家里送去即时交接。
还别说,赵士英那次来沪还真碰到点算不上什么的小事儿,他的一张交通卡坐出租时被调了包。
大历史,小浪花。但平头百姓之间,一个朋友走了,点点滴滴,都在心头!
附上照片,一张是在赵士英北京家的,一张是在上海展览中心与程及先生一起的合影,一张速写是他送我的。他是《舞蹈》杂志编辑,画过很多舞蹈的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