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大年校长说到:“有好的关系,才有好的教育。”他还说“真真切切地关注每一个孩子生命里的需求,并满足这种需求。”我认为,关注并满足孩子生命里的需求,就是建立好的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关键是如何找到每个孩子不一样的个性生命需求。
这让我想起了我班上有几位“特殊”的孩子。这几位“特殊”孩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特殊,也就是不是什么残疾儿童,甚至都不是单亲家庭。只是个性上、习惯上有点不入流,或者说是难于常规“管教”的孩子。
一女生小妍,长得很漂亮,字也写得很漂亮,头脑还非常好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发现,她长期不做作业,考试还能考80多分。阅读的书籍不少,作文很有想法,常常课堂上,老师提得比较有思维深度的问题,也就她能回答的出来。但是,她就有一毛病,做事很慢,一回家去,不做任何作业,几乎每一天没交作业的名单里都有她的名字。并且,你无论好说、歹说,她依然我行我素,心理素质还特别好。就是不写,不交。让你老师对她只有吹鼻子瞪眼的份,除此之外,似乎没有丝豪的办法。
我常常想,这孩子其实很不错,是块好料。不能因为作业的问题把她给耽搁了。那如何找到她的触发点呢?她的生命需求是什么呢?
有一段时间,我每天都追着她的作业,把她叫到办公室,质问她为什么不做作业,她一声不吭,气得你想抽人。然后熄下性子,让她在办公室做完,并告诫她下一次不能再犯了。可是,第二天,依然是这样,没有丝豪的改观。甚至,还造成了她更不听课了,不理你了的局面。
我反思,用这种常规的办法对付这种不走寻常路的人,不行,甚至还会害了她。
于是,我开始不理她的作业,不交就平交呗,而是去发现她的优点。上课,当她听到有难度的问题,她就会举手,我就必定叫她回答,然后,郑重其事地表扬她。我看到她脸上慢慢有了笑容,对我有了认可的眼神。我听美术老师说,她很会画各种人物像。当我们在讲完《牛郎织女》的时候,我布置学生画连环画,我特地叫她到办公室,跟她说:“听说你很会画画,这次连环画大显身手一番,好不好?同学、老师都很期待哟。”她眉宇间笑了笑,说:“我试试。”然后蹦跳着离开了。我期待着她的作品。
到这里,我就想,找孩子们的生命需求,一定不要揪着他的缺点不放,他的不足肯定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你也很难通过一两次谈话就能改变他。所以,还不如放一放,找到她的优点,给她舞台,让她大放光彩,感受到成功的体验,这样,她就会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获得被认可的满足感。从而信任你,产生对你的依懒。那么,这个时候,你再跟她说如何慢慢改掉毛病的事,说不定她会满口答应。
我班还有一男生小涛,跟小妍有类似的特点,不想写字,做个作业,半天也写不完。但脑子还算灵活。于是,我在课堂上,让他的思维大放异彩,在几次编创作文中,小涛写得非常好,我大大地表扬他,他找到了认可的自信。在一次写给我的信中说到:“刘老师,你的课是我听过得所有语文课中,最好听的课。”真没想到,他能给我那么高的评价。
如果我一直揪着他的不足,天天批呀,斗呀,我想只会让他越来越反感我,对学习越来越失去信心。把他的优点发挥出来,反而让他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对我产生了亲近感、崇拜感,我想教育这样润无声的发生了。
还是詹大年校长的话说得好:“孩子养亲了,教育就有了灵感。”这个“养”需要的是教师长期细心地去观察,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缺点是什么,并做到扬长避短,找到孩子的个性生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