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二百三十二回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二百三十二回

乱云润生 第三十五章

子琴贤良树德含辛茹苦

润生乱云岁月磨难成长

第二百三十二回

上一回讲述,赤绍宗深入沽河两岸,全身心投入对当地历史遗迹与传统习俗的考察采风工作中。他的足迹遍布各处,从独具特色的杠房,到承载民众信仰的娘娘庙,再到神秘肃穆尚师坟地。在尚师坟地,他与虔诚信徒们倾心交谈,静静聆听他们口中的信仰故事,质朴而真挚的话语,如同涓涓细流,汇入他对这片土地文化认知的大河之中 。

完成考察后,赤绍宗用整整一个月的时光,将自己的采风成果精心整理成画册。每一幅画、每一段文字,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与热爱。他满怀期待地将这些作品投稿至各大报刊,犹如在平静湖面投下巨石,瞬间激起广泛的关注与强烈的反响。读者们被他笔下独特的沽河文化深深吸引,他的作品不仅在纸面上绽放光彩,更在读者心中种下了对历史文化探索的种子。这些热烈的反馈,如同温暖的春风,给予赤绍宗无尽的信心,激励他在这条文化救国的道路上继续坚定前行。

时光悄然流转,临近年末,赤绍宗又一次背上画板与行囊,奔赴河北新区。他深知,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蕴含着无数文化宝藏。在这里,他将惊喜地发现许多神州首创或堪称神州第一的新生事物,在他眼中,这些新生事物犹如熠熠生辉的明珠,振兴中华奋起,正是实现他文化救国理想的优质题材。

让我们把目光拉回到上回讲述的水梯子三义当的诸多胡同。这些胡同紧邻小关大街,别看这条街道如今看似普通,它可是有着至少700余年的悠久历史。

其街名的由来,与盐硝税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元朝初年,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地处北运河与金钟河之间,三面环水,水运交通极为发达。元世祖敏锐地察觉到这里的商业潜力,在金钟河今贾家大桥附近设立关卡,专门征收盐硝税,当时此地被称作“硝关”。由于“硝”与“小”同音,久而久之,人们便讹读为“小关”。

到了明朝初年,沽海建城,在城北门外的南运河岸设置了“北大关”税衙和“钞关”。而在小关这里也设立了一个“钞关”,为了区分,西北处规模较大的称为“大关”,此地自然就被叫做“小关”,当然,“硝关”这个旧称偶尔也还会被提及。最初,“小关”虽得名很早,但尚未形成村落。在“小关”附近,最早出现的村落是锦衣卫桥村和周乔庄 。

锦衣卫桥村因桥而得名,而这桥名又源自官衙名。至于周乔庄,它的出现稍晚于锦衣卫桥村。相传,在锦衣卫中有两位都尉,一位姓周,一位姓乔,他们告老还乡后,便选择在这附近定居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逐渐增多,形成了村庄,人们便以周、乔两姓为村名,称之为周乔庄。

赤绍宗漫步在小关大街上,目光首先被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庙宇楼阁所吸引。数百年前,小关大街周边庙宇众多,仿佛繁星点缀在这片土地上。街周围曾有土地庙、关帝庙等。可惜的是,土地庙如今已改建为杂货店,而关帝庙,从庙内发现的勒石刻碑考证可知,它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也就是1615年。还有三元庵、玉皇庙,皆是明万历年间所建。然而,岁月无情,这些庙宇大多已不复存在,百姓们在遗址上建起了民居。但为了纪念这些曾经的庙宇,胡同便以庙宇之名命名。赤绍宗怀着敬畏之心,深入胡同之中,向那些在此居住多年的老人们请教,收集着散落在民间的历史碎片。

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又称“三元大帝”。其中,“天官赐福”的故事最为民众所喜闻乐见,在民间口口相传。小关的三元庵,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原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三进道观,由太监马堂率领张烨、王虎等人修建。说起马堂建三元庵的缘由,还有一段故事。当时,京师的王娘娘时常被眼疾困扰,久治不愈。马堂为表忠心,出钱在沽海精心择地修建了这座奉祀三官的庵庙,期望借助神明的力量让王娘娘眼疾康复。说来也神奇,王娘娘的眼疾果然有所好转。消息传开后,三元庵名声大振,百姓们纷纷前来敬奉,出会酬神之时,场面热闹非凡,人山人海。然而,好景不长,三元庵逐渐走向衰落。相传,王娘娘眼疾治愈后不久便突然去世,而马堂也在随后不幸坠马而亡。这一系列蹊跷的事件,让人们觉得此地不吉利,渐渐地,三元庵无人管理,更无资金进行维修扩建,在岁月的侵蚀下,日渐冷清,最终毁于一旦。但当地的百姓依然在三元庵及周边地区世代生息,传承着属于他们的故事。

元通观,是一座建于清朝顺治初年的道观,位于小关大街的中部。曾经,它也有过香火旺盛的时期,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衰没。有意思的是,因为元通观中有一位崔姓道士,在道观周围建房出租,久而久之,形成了元通观胡同,这也算是元通观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独特印记。

在明清年代,三元庵、玉皇庙、元通观、韦驮庙、土地庙等庙宇一字排列,宛如一条璀璨的文化珠链。

韦驮,又名韦驮天,原本是婆罗门的天神,后来被佛教吸收,成为护法诸天之一。在中国的寺院中,通常将韦驮像安置在天王大殿弥勒菩萨之后,让他面对着释迦牟尼佛像,守护着寺院的安宁。原先,小关大街在玉皇庙后、土地庙前,线铺附近有一座韦驮庙,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变成了民居里巷。土地庙中供奉的是当地的土地神,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地神作为道教的正神,在神州大地上,是庙宇最多的神明,几乎每个地方都建有土地庙,它承载着人们对土地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几经沧桑巨变,至清末民初,“小关”一带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住户丛集,村落连成一片,逐步形成了里巷交错、街道纵横的居民区。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热闹非凡。有当铺,为人们在急需钱财时提供周转;鲜鱼水菜摊,摆满了新鲜的食材,洋溢着生活的烟火气;榨油坊,飘散出浓郁的油香;药铺,承载着救死扶伤的使命;米面庄,保障着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线铺,售卖着各种针线,编织着生活的细节;酱园,腌制着岁月的味道;理发店,为人们打理着形象;水铺,供应着生活的必需。在大街西口,还有一家金钟戏园,为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赤绍宗来到桥口,眼前呈现出一片繁华的景象。有豆腐房,热气腾腾地制作着豆腐,烤芝麻烧饼香气四溢,炸果篦、油条金黄酥脆,同时还制售着香醇的豆浆。豆浆房对面是干货铺,从花生、果仁、黑白瓜子、葵花籽,到榛子、核桃、乌枣、柿饼、杏干、桃干以及脆枣等,各类干货一应俱全,满足着人们的口腹之欲。

小关大街的街口,立有一座“小关公村”牌坊,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不远处,金钟河潺潺流过,河水悠悠,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通往大经路元纬路的贾家大桥就位于这里,这座桥最初是木桥。大家都知道,沽海的开启式铁桥举世闻名,被誉为开启桥博物馆。1904年,北大关那第一代开启桥改建为新铁桥,而这座旧桥便被整体搬移至金钟河上,代替原来木制的贾家大桥,并改名为金钟桥。然而,在老人们心中,它依然是那个熟悉的贾家大桥。

赤绍宗站在桥中间,向北眺望,河北公园映入眼帘,稍向东南方向望去,是刚成立不久的直隶咨议局大楼。这座大楼可不一般,它是直隶省最高议事机构,承载着时代的使命。据《大公报》记载:1909年10月14日,开幕首会在河北新区劝业会场内咨议局大楼举行,那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蜿蜒的金钟河从这里缓缓流过,赤绍宗沿着贾家大桥逆流而上,向东沿着后河沿一路浏览采风。他的左侧北岸,依次是大经路旁新建的两层楼宇教育会所,这座建筑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1908年,中国首家铸造银钱总局——户部造币总厂在这里成立,它见证了中国货币铸造历史的重要阶段。

中州会馆,坐落在河北公园与造币总厂之间,它是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兴建的。会馆建有城堡式门墙,那红色大门上,砖雕镌刻着于右任题写的“中州会馆”四个大字,笔锋刚劲有力,气势非凡。走进会馆,里面还有一座大戏楼,曾经,这里时常传出悠扬的戏曲声,见证了无数欢乐的时光。

聚焦劝业会场,她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系统陈列工业工艺产品的场所。劝业会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商务区、公园区、市属办公机构。商务区设有前大门两侧的平房店铺,这里汇聚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展现了当时的商业繁荣。公园区位于过街钟楼后面,景色宜人。公园区后侧还建有商品陈列馆、省立图书馆和咨议局大楼。劝业会场内的游乐设施丰富多样,有荷花池,夏日里荷花盛开,美不胜收;月牙池,形状宛如一弯新月,在月光下别有一番韵味;鹤亭、鹿亭,为公园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八角音乐亭,时常传出美妙的音乐;还有抛球房等,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商业与办公设施方面,建有劝工陈列所、教育品制造所、教育局、学务公所等市政所属各机构。河北公园中,汇聚直隶省众多行政机构。公园早期建园时,一面是大经路冠冕堂皇的大门楼,尽显威严大气;一面至金钟河畔锦衣卫桥边的林荫大道,绿树成荫,宁静而惬意;一面至昆纬路直隶学务公所,三角地域空旷广阔,充满无限潜能生机。

直隶省图书馆,1908年6月9日正式开馆。馆址最初设在大经路直隶学务公所内,后来迁至河北公园内。直隶省提学使司,是在废除科举后设立的管理省域教育行政的部门。1906年,直隶提学使司成立,它为推进新式教育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而它的办公地点就设于河北公园直隶学务公所办公楼内。

直隶省国货陈列所,其前身是1902年创办的考工厂,隶属直隶工艺局。考工厂建立的宗旨是“考察本国外国产品,以激发工业家之观感”。1907年,中国最早的商品展览馆之一——“考工厂”,迁入大经路河北公园新址,并改名为劝工陈列所。它多次对国产工商品进行评奖,对于优等品还呈准专利权。

直隶商品陈列所的出现,曾经给国人带来一阵惊喜,作为中国最早具有“博物馆”性质的场所,它新式的展品设置让人眼前一亮,仿佛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户。

教育品陈列馆,于1905年3月15日成立。1907年,教育品陈列馆随考工厂迁至河北公园劝业会场,之后陈列馆与制造所被合并,更名为“教育品制造所”。

教育品陈列馆虽然仅存续了三年,但从展品、功能、开放形式等衡量标准来看,严修协助周学熙创办的教育品陈列馆,不仅是中国人自办的最早的专门博物馆,同时也是我国博物馆事业初步建立的重要标志。它如同在黑暗中亮起的一盏明灯,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与此同时,在河北公园,李瑞东、李存义、李书文、马凤图等高手,正积极筹办中华武士会,他们怀揣着对武术的热爱与传承使命,为中华武术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若要溯源更早,河北公园的前身便是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问津园。“青帘斜挂杏林边,垂柳荫中系钓船。记取锦衣桥畔路,澹烟疏雨暮青天。”让我们且观金钟河,北岸是清康熙年间大富商张霖所建的沽海第一座私家园林:问津园,南岸则是清咸丰辅政大臣焦佑瀛隐居休闲的精塑—逋园。曾经,这里浑然天成一幅树石葱茏、亭榭恬幽、帆樯如林、渔舟唱晚的风光旖旎优美画卷,也难怪当地老人儿华鼎元会情不自禁地畅抒此诗,这便是数百年前锦衣卫桥区域之盛景。

时光回溯到1417年,朱棣迁都北京后,抽调锦衣卫精锐派往沽海,建立锦衣卫指挥使衙门,以此监控左、中、右三卫以及周边地区。锦衣卫指挥使衙门作为常设机构,许多人员后来就在此附近落户安家。锦衣卫桥大街便是以锦衣卫桥得名,街北附近曾是清康熙年间的锦卫指挥使衙门,为了方便通行,在金钟河上建了桥。到了明末清初,这里聚居成锦卫桥村,中间逐渐形成了道路,被称为锦衣卫桥大街。如此风水佳地,自然吸引众多名人汇聚,锦衣卫桥彰显繁华盛景;

大街两旁坐落着众多具有明清风格的建筑,青瓦灰墙,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间尽显古朴韵味。像锦衣卫指挥使衙门,威严庄重,彰显着昔日的权力与地位。庙宇错落有致:火神庙、玉皇庙、教堂等分布其中,红墙黄瓦,香烟袅袅,增添着神秘的宗教氛围。桥梁独具特色:乾隆十一年建造的锦衣卫桥横跨金钟河,木桥造型优美,桥身雕有精美的图案,桥下河水潺潺,船只往来穿梭。

街面店铺种类繁多:街道两侧店铺林立,有榨油坊、米面庄、糕点铺、阎杂铺、酱园、理发店等,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大街车水马龙,行人如织。运货的马车、载人的轿子穿梭其中,一片繁忙景象。锦衣卫桥桥头有锦韵剧社票房,京剧名伶常来光顾,一时人山人海。法鼓、锦衣卫桥法鼓等民间花会表演独具特色,鼓点激昂,高跷队的演员们身着鲜艳的服装,在大街上表演各种惊险的动作。

许多文人墨客常聚集于此,吟诗作画,交流文化艺术,为大街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河北一带闻名繁华之地,当属锦衣卫桥。

问津园位于城东五公里处,依金钟河而建,它是神州首座著名私家园林。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园内风光旖旎,曲折幽静。

漫步其中,只见树石葱茏,亭榭疏旷,垂扬细柳随风摇曳,流水潺潺,泛舟其上,别有一番情趣。庭阁之中,名人字画悬挂于壁,鼎彝古器摆放有序,香烟袅袅升腾,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登上高楼,凭栏远眺,可观沧海,吟诗作赋,好不惬意;夜深人静之时,还可听到城楼传来的更鼓梆声,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年代。

园主张霖的从弟张霔曾作《春晴初过问津园》诗,其中“高楼客戏弄弦管”和“园林入春不寂寞”的句子,生动地勾画了当年问津园的豪华与华丽。

赤绍宗漫步金钟河右侧南岸,是小关地域后河沿的数条胡同,一直延伸至仙坛胡同等处。往前行有北洋硝皮厂、思源庄、施家胡同、孙家胡同、河边柳树滩、锦衣卫桥北头大街,及两侧民居,东张家、一条、二条胡同,火神庙、焦佑赢浦园、焦家坟地,孟家园子、尚施坟地,直至金钟河小树林地域。

其中,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著名买办吴懋鼎在锦衣卫桥独资开办北洋硝皮公司,这是我国最早的近代化制革厂,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制革行业迈向了新的阶段。

思源庄位于金钟河北岸,与问津园隔河相望,建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由大盐商张霖的曾孙张映斗、张映辰在问津园旧址修建而成,作为墓园,他们将其命名为思源庄,以表达对先辈的追思与怀念。

焦佑瀛逋园,也就是焦佑瀛的故居“逋园”,俗称家园,位于锦衣卫桥火神庙旁。焦佑瀛是清朝大臣,清道光十九年考中举人,咸丰十年被召随驾到热河,后来被任命为辅政大臣。然而,因反对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他受到免职处分,最终得以归隐于故乡“逋园”。如今,岁月的风雨已将“逋园”的旧貌荡然抹去,仅留下焦家大院的遗址,仿佛在默默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沧桑。

赤绍宗在这河北新区核心地段,整整采风一个月,收获满满。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精心制作成文字画册投稿至报刊。这些作品,如同璀璨的星辰,在文化的天空中闪耀,深受读者好评。

赤绍宗用自己的笔和画,为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留下了珍贵的记录,也为更多人打开了一扇了解河北新区历史文化的大门。

(待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8,451评论 6 50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172评论 3 3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782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709评论 1 29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733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578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320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241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686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78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992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715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336评论 3 33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12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040评论 1 27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173评论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947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