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一转眼,时光飞逝如电……”每逢岁末都会感叹,一晃一年又过去了。可那天给朋友留言竟然打出了:“一晃几年过去了……”,打完自己顿时呆住了,盯着看了好一会儿。缓过来再思量,这马上要开启千禧之后第21个年头了,又何止是几年一晃过去了。
想那一年千禧跨年,尚揪着青春的尾巴,几家人带着娃在昏黄的路灯下,迎着风雪,看淡金闪烁,畅想新千年。
夜深天寒,积雪上了薄冻,我们迈开大步,坚定有力地踏着,咕喳咕喳声、说笑声犹在耳边。不觉间,二十年过去了,娃娃已如我们当年,而我们要步入老年了……
这二十年间,自己的人生轨迹变了几道,那一年,自己再怎么遥想未来,也不曾想到二十年后,会在上海,这个离家千里之外的国际大都市的一隅,在冬日和煦的阳光下,尽享岁月静好,回顾这二十年的过往,回想自己一次次的选择。
之所以想到选择,盖因前几日读到一则寓言《布里丹之驴》。这则寓言是以14世纪法国哲学家布里丹的名字命名的——一只完全理性的驴子,处于两堆等量等质的干草正中间,将会饿死——因为它不能对究竟该吃哪一堆干草作出理性的决定。
可怜的小毛驴,辛辛苦苦帮我们干活儿,还总是要替我们背锅。
现实情况下,出于本能,驴只会去填饱肚子,才不会左思右量做出饿死自己的蠢事。是人比驴聪明,面对两难的选择,把各方得失放到“理性”的天平上,要称出个孰轻孰重,划地为牢,患得患失,举棋不定,踯躅不前,把大好的光阴和宝贵的精力耗费在纠结上,陷入焦虑迷茫痛苦中。
回头看自己这二十年,要不要出去打工?是住免费的宿舍还是借钱买房?是回老家国企继续上班,还是与“铁饭碗”彻底了断?四十岁了,要不要再考个会计师?……面临大小选择无数。
一路选择,一路苦熬,有时急得上火,有时愁得吃不下饭,有时眼泪喷涌而出……跌跌撞撞,磕磕绊绊,总算从最初的背井离乡,举目无亲,居无定所,四顾茫然,熬到现在,安居乐业,踏实安宁。
而我那些留在家乡的好朋友,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县城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嗖嗖升起,街道改扩建,大商场、住宅小区、绿化景观一圏一圈往外建……他们搬进了新楼房,家家有自备车,周边要景致有景致,要繁华有繁华,个个精神抖擞,神采奕奕。
一句话,我们活得都挺好!
什么样的活不好呢?就是那些像“布里丹之驴”的人,瞻前顾后,犹疑不决,拿不起,放不下,一辈子活在纠结中,老了后悔蹉跎了岁月。
选择鲜少有十全十美,必有得有失。现实我们也看到,无论选择了什么,结果都有好的有不好的。
就拿夫妻感情破裂,离不离婚这事儿来说,都是为了孩子,有的人选择离,有的人却坚持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
坚持给孩子一个完整家庭的,孩子未必就能健康成长,而坚定不移离了的,孩子也未必不阳光快乐。
高中毕业即收到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四所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就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哈佛大学更是给她提供了全额奖学金。她妈妈在《哈佛女孩》一书中特意强调了“单亲”这一点,因为没有他人的干预,她可以完全按自己的理念培养教育刘亦婷。
女作家池莉曾在《孩子,来吧!》一中,讲述了她的离婚故事。她与孩子的父亲离婚后,怕影响孩子的学习,选择仍然像一家人一样住在一起。孩子考上理想的初中后,向孩子摊牌,懂事的女儿说自己早就知道她与爸爸分开了,认为他们还是分开得好。
而有些父母不如池莉这么理性,虽说也是给了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只是维持一个完整的表象,家庭中没有爱与温暖,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又怎能健康快乐成长呢!
可见,往往不是选择什么好,而是选择后怎么做好,我们有没有让自己的选择成为好的选择的能力。
选择后,要努力提升让我们的选择成为更好的能力,坚定我们让自己的选择成为最好的信心,而不是遇到点事就记挂起没有选择的那一头,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如果当初……”的懊悔中,那自然会应验自己的“如果当初……就好了。”
选择间,已近老年。回头看标题不禁哑然,哪里是不再年少!不再年轻也谈不上,可我还是把它当做了标题。
一个人的生理年龄随自然增长没有办法,却可以保持自己的心理年龄永远年轻。
新的一年,依然选择做一个简单快乐的“老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