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伸手打父母,应当怎么处理?

曾经有一个15岁少年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小的时候,父母对我的关注特别少,我是在爸爸妈妈拳脚下长大的。小时候一淘气,妈妈不分缘由不分场合说打就打,从不考虑我的自尊,经常当着别人的面打我。有一次她打我,我顺手挡了一下,她的表情挺吃惊,还后退了。从那以后我发现有能力反抗了,他们再来打我我就打他们。我让他们给我买什么他们就得给我买,不买我就打他们。我喜欢上网打游戏,平时寄宿在学校,周六周日一回家,没有别的事儿我就要钱,我妈要是不给我,我就追着打她。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我想要的。

在一个家庭中,孩子对父母施暴,一般来说,根源在于家长从小对孩子的放纵溺爱或“棍棒教育”。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和问题教育。“问题孩子”的产生,是从父母的管教方式发展而来的。

有暴力倾向的孩子都来自怎样的家庭?

1、家庭环境比较优越。孩子的观念就是不管出了什么事儿,爸爸妈妈都可以摆平的啦。通常这类的孩子给人的感觉就是官二代、富二代。如果没有好的家庭教养环境,孩子很容易成为家庭或者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2、孩子被父母暴力的对待过。家庭处理问题的方式非常的粗暴,不听话就揍,一言不合就打。于是,这种方式给孩子一种感觉就是,遇到问题就用暴力来解决。

如果一个家庭中事事以孩子为“中心”,从小对孩子放松管教,可能造成孩子任性,对家长出言不逊、语言顶撞,甚至大打出手,最终升级为极端的暴力事件。孩子由任性而发展到打骂父母,就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娇惯造成的恶果。

孩子伸手打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一、在第一次伸手打父母的时候严厉制止。孩子小的时候,要明确告诉孩子“不准打我”,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底线。不能一味地娇惯,总为孩子着想,认为孩子是心情不好,任由孩子随意拍打,如果持续下去,孩子就会认为这样的行为是能够被认可的,就会习惯成自然,到时候想改正为时已晚。

第二、父母以身作则,不用暴力解决问题。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时候,父母的行为往往是孩子的仿效对象。那些我们想不到的暴力行为,是否和我们对待他们的模样一样?父母要自我反省,自己日常是否也容易以武力来发泄情绪或表达不满?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不能不由分说地说打就打。孩子其实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实际上也反映了家长的问题,因此家长也应处处检点自己的行为,不要为孩子提供消极的示范作用。

第三、遇到暴力行为父母不可轻易妥协。当孩子试图用打人的方式解决问题或者发泄内心的焦虑、愤怒时,父母的忍让只会让孩子觉得这是他的杀手锏,因此,父母必须尽快制止其暴力行为。明确告诉孩子:虽然我们能理解你现在的愤怒,但是,我们不能接受你企图以动武解决问题的方式。给孩子适当的冷静空间,平复情绪。倘若孩子变本加厉,继续使用武力,父母必须坚决拒绝向使用武力的孩子屈服,否则,孩子使用武力的情况只会变本加厉。

第四、引导孩子采用其他方式发泄情绪。在户外跑步,或选择其他体育运动,或找人倾诉等等方式都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画画、听音乐、写情绪日记,让孩子把自己内心的活动、喜怒哀乐通过这几种出方式得到舒缓,让自己与自己进行心灵的交流,缓解压力,平和心态。

往往暴力现象没有让孩子意识到这种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伤害有多大。如果没有及时的引导与制止,那孩子最后的路就是走向监狱。因此,父母要懂得接纳孩子,同时正确指导和帮助他们。尊重孩子的同时,也让孩子学会尊重家长。

我是媗妈,育儿道路你我同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