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都这样玩!而且还比你的孩子玩得高级……

01

玩中学还是坐中学?

一对父母在为女儿下半年的学习计划做安排的过程中,为重阳节孩子是否要向学校请三天假去登山的安排争执了起来。

妈妈执的意见是:“我当然是更倾向于孩子接受系统地教育,因为我自己本身学历就比较高,吃到过系统教育的甜头,这一请假,学习压力就更大了,不知道进度能不能赶得上同班同学。”

爸爸执的意见是:“既然是学习,在哪里都能学习,孩子坐在教室里、走在田野间,哪怕是在家跟父母一起也都是学,只是形式上不同,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差异。而且带着孩子的五感去学,比她枯坐在教室里,感受力会更强。”

为此,我们芯明灯的老师予以建议“据我们过往对孩子的思维、性格、学习能力、自控力上的了解,建议两位不妨去问问孩子的主意。”

于是,女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爸爸的方案——请假三天。

妈妈也只好尊重女儿的想法,但令妈妈意外的是,女儿为了安抚妈妈,不仅主动地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开始自主的超前学习,而且在参与下半年学习安排中也给出了一些非常新颖的观点。

妈妈与我们笑称道“孩子不能失去娱乐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玩中学的吸引力

一般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一般都是在园里做游戏,而不是学习书面上的知识。

这是因为无论是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的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发泄方式;

认知主义认为的游戏是孩子通过动作的学习让自己认识到复杂客体的过程

还是行为主义认为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

国内外心理学家都一致认为游戏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游戏过程中,孩子即可以体验到开放、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又可以发展适应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2

娱乐中获得的不止是乐趣

引导人类记忆的是情感。没有孩子不喜欢玩,还在玩的时候也会倾注大量的情感,也许是紧张、刺激、有趣、好奇...

不管玩了什么,总会有和呆坐时不一样的情绪出现。而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自然会学得更好,记得更牢。

游戏存在的必要性:通过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为孩子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习和积极情绪绑定在一起。

我们所追求的学习内驱力,就是这么一点点的搭建起来的

并且随着现代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多传统的技能比如计算、背诵资料等会逐渐被电脑取代,而维持一颗玩心、维持持续学习的能力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03

可以玩,不能白玩

不过,“玩中学”听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却很有难度。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心智的逐渐成熟,适合他们的游戏类型也会有相应的改变。

蹲在地上玩泥巴对两三岁的孩子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但是到了十一二岁,玩泥巴这项活动自然就不在孩子们的选择范围之内了。那么“玩中学”自然是年龄不同,方法也不同。

两岁以前

儿童自发地玩与学,玩具是可以偏向过家家的。

有趣的机关书、游戏书和触摸书,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玩中学”的道具。这里的游戏书是指向孩子提供互动型活动的书,比较初级的活动有涂色、贴纸、走迷宫、剪纸、找不同等,还包括创意手工和科学实验等活动。

这种“玩”由孩子掌控,随着孩子的兴趣开始、发展和结束。家长的职责只限于确保孩子的身心安全,不应过多干涉孩子。家长也要允许一定程度的“脏”和“乱”,鼓励孩子积极使用眼、耳、舌、手、鼻等各个感官参与游戏。

两岁到学前

两岁到学前的孩子有了自主行动能力,这个阶段,我们对孩子游戏的引导越来越重要。主要精力用在【引导】、【选东西】、【陪伴】三个方面,例如:家长看到孩子在画恐龙,就为孩子准备恐龙主题的书和玩具,这就是引导。

而当我们发现孩子在生活中表现出某些问题,或者需要通过一些有趣的方式,教孩子一些难以用语言说明白的事,比如性教育和安全教育。

如果孩子不喜欢遵守规则,专注力不够,则可以通过简单的儿童桌游来帮助孩子改善。

学龄后

孩子入学之后,孩子规划的学与玩就占了绝大部分比例。根据老师为孩子提供学习的纲领和目标,将各个学科的知识由浅入深地介绍给他们,或者直接带孩子们在生活环境中切身的去体验。

对于已经上了学的孩子,能够参加集体的运动、音乐类的活动,比如足球队、合唱团、乐队等,对他们的身心都大有裨益。在这些活动中,他们不仅能使自己的技艺更为精进,也能够锻炼人际交往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而“玩中学”这三个字怎么听,都有一种自由主义的意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在被误解“玩”是孩子天生的能力,如果孩子玩着玩具学会东西,听着故事记下单词句子,岂不是更美。家长应该珍惜“玩”给孩子带来的“学”的机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