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继续读陆澄篇。
十六、心即理也:先生说心就是性,性就是理,心即理也。恶人之心,丧失了本体。如果恶人之心失其本体,那么按照无善无恶心之体的说法。善人之心,也失其本体,当是不为善不为恶,或者说都不选择为善为恶。譬如阳光普照万物,不应恶臭而不照,不因善美而多照,是为至善,既无善无恶心之本体也。。人具有社会性,后天迷失本性,必须恢复本性,恢复本性系阳明先生主张的致良知,去人欲存天理。
十七、析天理:针对朱熹的天理格物学说啊,指出其谬误处,天理不可析,析不尽,不可和,因为天理是精一,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说可析是没有理解。所谓有事,即动处,当用克己工夫。此时,当遵循天理去人欲存天理。无事即静处处,当用慎独功夫,此时反省复性,去人欲存天理。无论动静有事还是无事,都应该去人欲存天理,如此功夫日进矣。
十八、人情事变:人情事变的关键在于保持中正平和。中正平和的关键在于慎独,所以心学反对极端过激的行为和做法。
十九、性一:先生说仁义礼智也是表德,心性就只有一个而已。从其形体看,叫做天;从其主宰看,叫做帝;从其流行看叫做命;从人的禀赋看叫做性,从主管身体看叫做心。从这里出发,名目无穷无尽,但只是一个心性而已,性一而已,表现不同,名称不同,悟透心性万里灿然。
二十、为学功夫:为学的功夫,按阳明先生的方法先是静坐思虑,再是省察克制,到端拱无欲时,使至天理纯全,何思何虑的境界了。
二十一、怕鬼: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还不够,还得经常积累善德,做事合乎神明,既有不为也有所为。
二十二、心之本体:心即理、即性,即良知,既定,即至善,即无善无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