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38期“父亲”专题活动。
父亲节那天,因为我的疏忽,因为父亲的耳朵不太灵敏,因为想着过几天就回去看他老人家,所以,没有打电话给他。
谁知,近来连日的阴雨天,使我出行的计划又搁浅了。转念又想,反正学校快要放假了,以后回去看他的机会多的是,于是,心里就宽慰许多。
一般情况下,我是每个月都要回去看他的,每次回去,为他做点好吃好喝的,看着他红润而又慈祥的笑容,心里才稍稍踏实点。
父亲已是耄耋之年,但身体硬朗,偶尔会有咳嗽、腿抽筋之类的小毛病,我回去时会顺便带一些止咳露啊钙片啊舒筋活络膏之类的药给他,就很快没事了。
村里像他这样的年纪身体又这般健康的人是少之又少,我想,这主要得益于他豁达开朗的心胸和他几十年如一日不断劳作的品性。
父亲,出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年幼时不识什么字,吃过不少苦。十岁那年,他屁颠屁颠跟在堂兄后面,大睁两眼看着邻家大伯打算盘。短短几天,堂兄没学会,旁听的父亲却很快掌握了其中的要领。从那以后,父亲就学会了算账。多年以后的今天,父亲每每提及此事,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
有了算账这项技能的加持,机灵的父亲很快从村里的年青后生中脱颖而出,二十多岁,就跟着村里的干部后面跑,后来还入了党,做了当地的生产队长。
这样一来,父亲就非常忙碌,每天眼一睁,就要考虑生产队好几百口人的农活,考虑如何将这些人干的农活进行合理分配,这块玉米地今天将安排多少人来除草,那块棉花田需要多少人去施肥、打农药,还有得安排人去联系农电站,给水稻田上水、浇灌……这样杂七杂八的事情,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件,想想都觉得头大,不知道他,还有他的那几个帮手,每天都是怎么过来的。
那时候,我们姐妹几个都还小,懵懂无知,对集体的事情也不是太懂。但是,父亲做事情那种力求公平公正的态度,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若干年后,成为一名教师的我,在处理班里众多学生的矛盾、分歧时,能始终秉持一颗公平公正的心,绝不偏袒任何人。
父亲年幼时因家庭条件所限,不识多少字,所以,无论何时何地,他都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态,平日里遇到的各种人和事,哪怕是人们之间发生的争执,他都会留意琢磨,思考这件事到底该如何处理,才能让人心服口服,而自己又能从中得到哪些经验,以后好学以致用。
父亲这样一位朴素的农民,他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将一颗爱学习的种子,种到了我的心里。所以,我在平日的教学间隙中,会穿插跟孩子们讲:“生活处处有学问,咱们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终身成长……”望着孩子们坚定的眼神,我明白,他们一定会牢记我的谆谆教诲。
是的,好的家风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最后,祝父亲福如东海寿比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