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观的绝大多数博物馆,都是以文物为主要展品的历史类博物馆。2016年3月30日,游览扬州瘦西湖时,无意中看到一座盆景博物馆,独特的展陈方式让我耳目一新!
清晨8点多我就从西门进入瘦西湖景区,依次游览二十四桥、白塔、徐园、五亭桥等著名的景点。继续向北离开那些喧闹的名胜之后,在树林与花丛之中,一座灰墙黛瓦,清秀脱俗的博物馆出现在眼前。大门上方悬挂的匾额,乃启功先生所书:“扬派盆景博物馆”。
大家都热衷于游览瘦西湖的风景名胜,能够静下心来参观博物馆的人并不多,所以博物馆内的展厅虽然不大,但是始终冷冷清清。我在扫地阿姨的指点下,先进入地下一层参观,这里首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中国盆景的历史和相关知识。
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盆景以小见大,以景抒怀,将大自然的美景浓缩在较小的空间里。因此,中国盆景也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唐代诗人杜甫曾赞美盆景:“一匮功盈尺,三峰意出群。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
接下来,展览通过不同的角度,陈列出与盆景有关的文物,如制作盆景的工具、种植盆景的花盆和摆放盆景的桌案。虽然我还没有看到真正的盆景,但这些精美的瓷器和家具,已经值得令人称道。因此,本人立马对之后的展览充满期待,这里的盆景真的那么奇特吗?能被称为“扬派”?
从地下一层走上来,刚一进入二层展厅,一件件清奇秀美的盆景瞬间令人心旷神怡。展出的盆景中,有的如云莺出岫,有的如蛟龙探海,其中的古树名木,在大师们的妙手养护下,或清奇古怪,或与盆中之景相得益彰。
提到古树名木,大家脑海中闪现的,便是高大魁梧的树木形象,但在盆景这种特殊的园林艺术中,咫尺千里、缩龙成寸的古树,它们也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从树木的种类来说,扬州尤以观叶类的松、柏、榆、杨为主要树种,在盆景中遗存下的古树也基本以这些树种为主,此外也有紫薇等木本植物。
在扬派盆景博物馆,现存20余件明清时期的扬派盆景作品,历经百年以上,仍然保持生机盎然的形态。这离不开运用扬派盆景技艺,对它们进行的养护和再创作,这些盆景是活的文物,见证了扬派盆景形成与发展的历程。
扬派盆景发端于唐宋,明代开创了自己的风格,到清代形成流派。它的起源与中国盆景同步,其飘逸、清秀、古雅、写意和端庄大气的风貌,与苏派、川派、岭南派和海派并称为中国盆景艺术“五大流派”。
博物馆还有室外展示部分,从后门走出博物馆展厅,在波光粼粼的湖岸边的草地上,以景墙做成连贯的半封闭空间,期间陈列重点盆景,分“云壑松风”、“腾云组合”、“古木清池”、“巧云组合”、“行云组合”、“大鹏展翅”、“活峰破云”、“文人风范”等多区域,道路两侧按树种分组展示其余盆景。同时沿着白色墙面,做出盆景式的园林小品,将中国盆景的四大类别(山水、树木、水旱、挂壁)融为一体,犹如一幅长卷画。
从室外展区离开博物馆时,最后可以看到一块石碑,通过中英文共同铭刻着《2013国际盆景大会扬州宣言》,在结尾处这样写道:“扬州是中国主要文化中心之一,是盆景研究和展示的先驱之地。衷心期盼扬州能发展成为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的世界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