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博物馆的名字很有意思,俗称为“扬州双博馆”,因为它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面是扬州博物馆,东侧是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我一直对后者的命名很疑惑,既然是“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又为什么在前面加上“扬州”二字呢?好像“中国”隶属于“扬州”管辖之下似的!
2016年3月29日我来到扬州,游览两天后,计划在30号下午离开这里。前往汽车站时,经过扬州双博馆,此处位于新城西区内,与古城内热闹的景象截然不同,周围空旷安静,但是交通便利。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独特,外观采用荷叶造型,自然流畅。没有棱角的建筑线条,抽象地反映了水的属性,是扬州地方特色文化精神的提炼,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设计理念。
由于博物馆远离城区,来这里参观的游客并不多,所以很多展厅都没有开放。我首先观看位于西侧的扬州博物馆,这里主要包括以历代出土文物为主的基本陈列,瓷器为主体的专题展厅和国宝厅,以及目前正在举行的临时陈列—《神秘的契丹—辽代文物精华展》,其他书画、雕刻和玉器等展厅均没有对外开放。
1、广陵潮—扬州古代城市故事
这是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春秋邗城、汉广陵城、唐城、宋城和明清城的城市故事,简洁明快地勾勒出扬州历史发展的主线,也映衬着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
上古时代的扬州,居高之处在蜀冈,蜀冈下还是江水泛滥的滩涂湿地平原,因此有了“观涛于广陵之曲江”的说法。大约六千年前,由于长江下游水道变迁,海水从长江两岸山麓后退,扬州和镇江之间形成了一个喇叭口,海水涨潮时曲江水倒灌形成潮涌现象,这就是世代相传的“广陵潮”。
新石器时代,龙虬庄遗址出土器物
新石器时代晚期,高邮龙奔乡周邶墩出土
扬州建城史,按已知的史料记载,见于《左传》鲁哀公九年,即公元前486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北宋的《太平寰宇记》记载,邗城的位置“在州之西四里蜀冈上”。夫差建筑的邗城,标志着扬州这座运河城市的诞生,奠定了扬州沟通江淮的城市战略地位。
从规模来说,吴王夫差所筑邗城面积并不大,但在随后的历史演变中,扬州城逐步发展,历经汉代“广陵城”、唐代“霞映两重城”、南宋“增筑扬州城”和明代扬州“新旧两城”。在千百年来的中国大地上,众多古城池在自然或人力的摧毁下一一消亡殆尽,但扬州城却数度毁灭,再三繁盛,从而演进成为一座通史式城市。
“恭庙”铭铜灯 西汉
铜缸灯 西汉
西汉铜器的使用场景
四铺首铜壶 西汉
隋炀帝墓墓砖
灰陶文吏俑 唐
持盾武士木俑 杨吴
2、流光溢彩——馆藏元明清瓷器展
扬州在元明时期是世界闻名的大都市和交通枢纽,到了清代成为巨商富贾的聚集地,这里出土和流传下来的瓷器,既有题材丰富、技法洒脱的民窑产品,也有宫廷定烧、精工细作的“官窑器”,还有大量“私人定制”瓷器。
青花缠枝莲纹碗 元
青花缠枝莲纹扁壶 明永乐
青花缠枝莲纹菱口盘 明宣德
青花云龙纹碗 明嘉靖
青花缠枝莲纹贯耳瓶 清乾隆;
青花龙凤呈祥纹梅瓶 清雍正
绿底墨踩花鸟纹缸 清光绪
在展厅结尾处,另有一座“国宝厅”,这里仅陈列1件展品,即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该梅瓶属于元代景德镇窑蓝釉瓷器中的大型器物,造型秀美,蓝釉呈色鲜明纯正,腹部白龙环绕于瓶身,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反映了元代景德镇窑的最高烧造水准。
此种梅瓶目前传世仅见三件:一件为宫廷旧藏,现存颐和园;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另外两瓶都有残损,唯独此件器型最大、纹饰最为精美,1992年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宝级文物。
3、神秘的契丹——辽代文物精华展
作为扬州博物馆与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联合举行的临时展览,以内蒙古地区著名的陈国公主墓、耶律羽之墓和吐尔基山墓三大辽国贵族墓出土的精美文物为展览主体,集中展示了契丹族的审美情趣、文化习俗、生活方式、墓葬制度等。
鎏金单鋬银壶
定窑人首摩羯纹壶
乳钉纹玻璃盘
鎏金银冠
从楼下到楼上,参观完扬州博物馆,我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进入对面的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的展厅时,对这里的展览明显毫无兴趣,加上展出的大多都是图版和复制品,所以我匆匆走了一圈就离开。
据说,这是中国唯一的一座雕版印刷博物馆,分为“中国馆”与“扬州馆”两大部分,展览以雕版工艺流程和历代雕版印刷为重点,全方位反映了中国雕版印刷的历史沿革及其在世界印刷史上产生的深远影响。
从楼上的展厅向下走时,可以俯瞰中庭的互动演示区,古代的绝活在这里得以复活,几名雕版印刷传人为观众现场演示造纸、写样、刻版、刷印、装订等工艺。观众还可主动参与各个流程的制作,体验古人的辛劳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