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这个榴莲千层饼,我出钱买下,送给姐姐,好不好?”我正在挑选蔬菜,儿子端着一个榴莲千层饼问我。他的眼睛闪着期待的光芒。
我一下子被温暖到了!怎么不好?简直好的不能再好!儿子的心里能够想着闺女,那是我期待并乐见的。
“非常好!儿子,你非常棒!还能想着你姐姐!”心思微转间,我赶紧给予肯定。
儿子异常欢喜,眼珠一转道,“妈妈,这个样子行不行?我这个周的零花钱不要了,买个咱俩吃。姐姐的,我买,回家付给你钱,怎么样?”
我应答,心中更加高兴。不管怎样,他做事的态度在这里,心里既装着我,还装着闺女。
小时候,我们姊妹五人,家里贫穷,所以父母的重任是吃得上饭。母亲整天在柴米油盐里忙碌,父亲的教育理念就是好好上学。至于姐妹之情,并没有刻意教育。我们姊妹能够和睦相处,完全是被生活鞭打出来的。而儿子和闺女所处的时代完全和我们不同。
有一次,我们三个去做公交车。那时,闺女上小学,儿子上幼儿园。儿子一上车就要坐下,可那次只有闺女抢了个座位。因为是玩了之后回家,我也很累,所以我让闺女给儿子让一下座位,哪知她说了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她梗着脖子,脸上写完倔强,“我凭什么给弟弟让座?我就不是个人?我不累?”她的声音很大,带着愤怒。她说完之后,车厢里很多人的目光都朝我们看过来。我羞愧难当,却不能批评闺女。他说得也没有错。幸亏一位好心的大姐给儿子让座了,才制止了他的叽歪。
还有一次,闺女和儿子打仗,具体原因现在也说不清楚。闺女扇了儿子一巴掌,儿子一口咬在闺女的屁股上,互不相让,最后两人都哭了。
那时,我也曾讲过很多道理,但似乎不管用,心中愁的不行。道理开始管用时,差不多在四年以前,儿子上了小学。两人虽然平日里也吵吵闹闹,但最终也能和好。效果最大化发生在闺女上了高中之后。闺女在校住宿,一周回一次家。儿子虽然嘴上说不想闺女,但每个周都会给闺女好吃的。有时还带有惊喜。譬如这次。
“妈妈,你不要给我姐说这件事情。我要给她一个惊喜!”回到家后,他用玩偶、用书、用点心分别做了箭头,箭头指向他的书架。书架下压了一张纸。纸上写着字说明了榴莲千层饼的具体位置。不得不说,相当用心。
我心里乐坏了。既欣慰又满足。我想,闺女一定喜欢这样的仪式。为了两个孩子将来能够好好相处,我再次趁机给孩子灌输了一下理念。
“儿子,你今天做的相当棒!你姐姐肯定特别高兴。爸爸和妈妈将来有一天会老去,你和姐姐就是最亲近的人。守望相助,团结一心必定能过好日子。我和你爸爸过得比你爷爷奶奶好,你和你姐姐就要过得比我们还要好。一个家庭,过得不好,人家会笑话。你说对不对?”
儿子懂事地点点头。其实,几年以前,我给两个哈孩子普及过这个理念。而今,只不过是重复。看他的样子,有些像第一次听到。我决定,这两天,再给两个孩子普及一下类似的观念。
毕竟,一个家族的兴旺需要每一代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