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认为“逆来顺受”不构成人生智慧,不过是一种无可奈何而已。读了《曾文正公嘉言钞 • 家书》后,我改变了这种看法。
曾公言:“弟当此百端拂逆之时,亦只有逆来顺受之法,仍不外‘悔’字诀,‘硬’字诀而已。”这其中的“百端拂逆”即是做任何事情都不如意,“‘悔’字诀”即是悔悟、觉悟的方法,“硬’字诀”即为“咬定牙根,徐图自强”。由此看来,“逆来顺受”是有两种不同性质的作为的,一种是消极的“逆来顺受”,表现为无可奈何的忍受,另一种则是积极的“逆来顺受”,亦即在“百端拂逆”的逆境中深刻地觉悟自己——我为什么处于逆境,该怎样在逆境中做好自己该做好的事情,也即为于逆境中不自己耽误自己,而是咬住牙关,慢慢地达成自强。不难看出,前一种“逆来顺受”即无可奈何,往往是在逆境中自我耽误了,后一种“逆来顺受”则是在逆境中做到了自己成就自己。
正是由于读思曾公这个嘉言,我刷新了“逆来顺逆”的观念,认识到“百端拂逆”并非完全“坏事”,而是潜藏着某种自我“蝶变”的机遇,正所谓“坏事变好事”。其中的要节,则在于“善变”,尤其要因时因势而变革地发展自己;只要善于变革地发展自己,“百端拂逆”又能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