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界的好奇心在减少。
一个婴儿,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切都是新鲜的,什么都想摸摸、碰碰、闻闻,亲自感受一下这个世界。
一个小孩,总是要问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天是蓝的、为什么草是绿的、为什么花是香的,渴望着对这个世界的了解。
当我们长大的时候,不再关心路边的花是什么品种,路旁的树为什么长成这样,一只小虫子的来历,一台电脑是怎么组装的。一切似乎本来就该是那个样子,和我们没什么关系。我们对世界失去了兴趣,我们很难感受到花香、我们很难感受到鸟儿在歌唱,我们很难感受到阳光的照耀。
之前听《樊登读书会》上关于翻转课堂的节目,讲的是关于学习的主体。过去很长时间的教育都是老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被动的接受,最终的结果就是老师对讲授的内容越来越精通,但学生未必掌握了。翻转式学习,需要把这个关系对换过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在学生想要了解相关知识的时候给予帮助。这样是学生主动的学,这就完全不一样了。
基于翻转课堂的理念,教育最大的作用应该是让人始终能够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如果我们现在可以有一个像小孩子一样对世界的好奇心,知识有什么是学不会的吗?不是学不会只是我们不想学,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失去了兴趣。
我儿子目前在读的一所幼儿园,是属于不错的幼儿园,在他们幼儿园是禁止教小学时候要学的那些文字、算数等内容的,他们主要就是以玩为主,这就是很好的教育方式。一个孩子小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保持一颗对世界的好奇心,而不是3岁能写多少个字,能进行什么加减法算数。这些知识我们很容易就学会了,但是好奇心没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樊登读书会》上介绍过世界上有几所采用翻转式学习方式的学校,在他们的学校中主要是以学生自己组成兴趣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他们还会做各种实验,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些引导和帮助。在这里学习的孩子,放假的时候是不想回家的,他们觉得每天去上学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在学校过的特别的有意思。
相比我们接受的这些教育,大家每天上学就盼着寒暑假,盼着周末。长大以后我们工作了,就盼着假期。学习、工作不能给我们带来兴趣,我们厌倦了,我们对世界都厌倦了。即便是那些上学时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工作中精英,绝大部分也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加在不断的减少,想想这是一件多么可怕事情。
我是在北京上的学,由于上学的中学是比较好的学校,虽然也有很大的应试压力,但和其他地区的孩子相比还是要好很多的,上学时还是有很多有意思的课程,经常组织一些有意思的活动。上大学时感觉就非常的明显,从综合能力来说就明显要强很多,更重要的是对世界的好奇心保留的明显就要多一些。
但即便如此,仍然感觉到这一切都在渐渐的消失。前段时间看关于写作的书,里面也讲到这个问题,想要写好文章,这一点也至关重要。能否保持对世界的感知,对万事万物的观察,没有这些就没有写作的素材。要观察,去感受这个世界,才能写出东西来。
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否还有回旋的余地,在现在这个年龄,锻炼自己,重拾对世界的兴趣,找回我们的童真,那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可能有希望吧,因为我经常被认为幼稚,可能幼稚真的是一种特别可贵的东西,希望这个东西可以保持下去,甚至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