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1,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2,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
二无一非界清楚,
无非如是在同途,
何处勿使皆而已,
倚恃拂拭才悟无。
————强调了我“无”,那是因为是按照“有”的尺度而来的“无”,说明还是心中有“有”,而且比对方的有还要有。循环而已。
其次,境界高低要倚仗谁先说,然后谁接着说为条件么?难道禅悟也需要这样的先因后果么?如果不需要,六祖为何没先说出来呢?如果需要,二僧到底谁的境界更高一些呢?
所以,六祖尚欠一层。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