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石坪张氏宗祠碑,原位于通江县跳石坪小学(原张氏宗祠改学校)操场对面公路旁,现因张文修建张家大院,其碑连同底座被移到离公路不远处的菜园里。
笔者曾在跳石坪小学就读,曾多次和小伙伴们在石碑旁打磨玩件。至于石碑两面所述文字及内容,当时未曾注意。直到公元2019年正月,一次偶然出行,我到石碑附近仔细观看,发现碑身文字所载是的关于张氏宗祠修建的记载。当时因为赶时间,加之手中没有纸笔,未能抄录。转眼间来到了2020年夏7月29日,我带上纸笔,步行至跳石坪村石碑所在地。经过一番清洗处理(用青蒿擦碑面),上面的文字逐渐清晰,其碑头上面四个篆字“根深叶茂”。碑记虽在文革时被毁,但正中碑记依旧能识断。
原文如下:根深叶茂
尝读宋志,见张閠其人者,窃心倾之。
顾其人,非若汉博望侯骞之持节通使,不辱君命也;非若唐丞相说之黼黻皇猷,润色升平也;非若宋横渠先生载,字子厚之理学深邃,楷模艺林也;非若右歛都御史凤翮,字健冲之论劾贪劣,有谏官声誉,太子太师一等侯勇,字非熊,身先士卒,有儒将风流也。
然则何倾乎尔?其家人世(不)异爨,八百余口,无间言。幼稺(稚)唬泣,诸母见者必抱哺,母不问孰为己子,子亦不知孰为己母。当时缙绅先生自谓弗如也,良弗如也。方之神泉尉伯威,剔臂作粥,以事母者,亦不多逊稚庚孝友,斯其克,继芳踪与。吾所为心倾也。
是年(同治十二年),封君献瑚、献顶,国庠士先、卫千总绍先等倡,合族建祠,不数月而功将竣,嘱愚叙于石云。其鼻祖张大本(跳石坪张氏始迁祖)……
(背面文字磨损严重,均不能识。
右边:根据前文推测应该是跳石坪张氏世系
正中:川北保宁府通江县麻四甲跳石坪张氏宗祠建
左边:根据残存字迹“一“二”“五”等判断,应为张氏宗祠族规
落款:皇清同治十二年癸酉年四月下浣日谷旦
石工:张士杰
据上记载和推测可知:跳石坪张氏宗族碑分为三个部分碑序、世系和族规。其中碑序部分是现存的跳石坪张氏宗祠碑记中最有史料价值的一部分,其中明确记载了跳石坪张氏始迁祖为张大本,张闽,跳石坪张氏宗祠倡建者为张氏的封君献瑚、献顶,国庠士先、卫千总绍先等。另外根据碑记的记载和落款,“是年”指的就是同治十二年(即1873年),由此可知跳石坪张氏宗祠是张氏的封君献瑚、献顶,国庠士先、卫千总绍先等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修建的,至今已有147年的历史。
经笔者采访调查:跳石坪张氏自万源高坎垭分支。
其字辈为:天开金华殿,光腾万象新,树义启文明,从隆文起顺……
另外碑序部分列举了张氏家族历代优秀人物的事迹,是对张姓族人进行伦理教育的绝佳素材,值得后人深究一番。其中提到的人物按照历史朝代顺序列举如下:
汉博望侯(张)骞之持节通使,不辱君命;唐丞相(张)说之黼黻皇猷,润色升平;
宋横渠先生(张)载,字子厚之理学深邃,楷模艺林;
宋神泉尉(张)伯威,剔臂作粥,以事母者,亦不多逊稚庚孝友,斯其克,继芳踪与;
(宋末元初张閠)其家人世(不)异爨,八百余口,无间言。幼稺(稚)唬泣,诸母见者必抱哺,母不问孰为己子,子亦不知孰为己母。当时缙绅先生自谓弗如也,良弗如也;
明右歛都御史(张)凤翮,字健冲之论劾贪劣,有谏官声誉;
清太子太师一等侯(张)勇,字非熊,身先士卒,有儒将风流。
以上所列,皆见于历代史传。从行文侧重来看,碑序的作者尤其倾慕张閠和张伯威二人。二人以孝义传家,特将二人忠孝的事迹附录如下:
张闰,延安延长县人,隶军籍。八世不异爨,家人百余口,无间言。日使诸女诸妇各聚一室为女功,工毕,敛贮一库,室无私藏。幼稚啼泣,诸母见者即抱哺。一妇归宁,留其子,众妇共乳,不问孰为己兒,兒亦不知孰为己母也。闰兄显卒,即以家事付侄聚,聚辞曰:「叔,父行也,叔宜主之。」闰曰:「侄,宗子也,侄宜主之。」相让既久,卒以付聚。缙绅之家,自谓不如。至元二十八年,旌表其门。
——《元史 列传第八十四 孝友传》
张伯威,大安军籍。武翼大夫、御前前军将军、正将祥之子。绍兴元年(1131年),举武进士,调神泉尉。大母黄,年九十八,不忍之官。黄得血痢疾,濒殆。伯威剔左臂肉食之,遂愈。继母杨因姑疾笃,惊而成疾,伯威复剔臂肉作粥以进,其病亦愈。伯威妹嫁崔均,其姑王疾,妹亦剔左臂肉作粥以进,达且即愈。知大安军罗植,即伯威所居立“纯孝坊”,崔均所居立“孝妇坊”。事闻,诏伯威与升摧,倍踢其妹束帛。
——《宋史 列传第二百一十五 孝义》
2020年7月30日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