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習筆記九
知下面加个日叫智,知和智在古时候是一个字,知道太阳的运行轨迹叫智,就是你知道的,看得见的,太阳起来看得见,太阳下山看得见,看不见的叫慧。
智是智,慧是慧,说要有点智慧,其实智占5%,慧占95%,但是现在我们反了,我们把95%的精力花在智上面,一点点慧还留着,大部分都没有慧了。
空很重要,现在我们太满了,对不对,这个世界上太多的困难,太多的烦恼,都来自于什么?我们想要的太多,其实我们需要的并不多,我们想要的太多,我们用这些自己想要的,把自己的心全部都塞满,所以说我们就没有空了。
其实学《大学》,不是简单的让大家有一点智,在某种程度上面,智属于知识的角度,我们要有慧,就会活得大度从容,现在我们很多人活的太累了,身体累没关系,现在很多人是心累,对不对。
《大学》这篇文章,分两个部分,第一个叫经,就是此谓之本,此谓知之至也,这两百多个字,是经,是核心部分。
有一种说法,说这个部分是孔子说的,曾子记的,因为这部分讲得太好了,如果不是孔老夫子,讲不出来,这个叫经。
后面那部分叫传(zhuàn),传还有一个读音叫传(chuán),自传体,自传就是来体现自己的,就是传(chuán)自己,传(zhuàn)就是传(chuán)。
两个作用不同,传(chuán)是一个动词,传(zhuàn)是一个名词,把那个音变一下,所以多音就是多义,因为多义,我们才把它搞个音区别开来。
孩子以后学多音字,其实你就告诉他一个重要的原则,多音一定多义,就是读音不同,意思是可以变化的,你要辨别这个读音,要根据它的意思来辨别,它在这个里面表示什么意思,就会读那个音。
《大学》就是两部分,前面是经,后面是传,曾子做的传,曾子的学生记录的,所以才有曾子曰,从所谓诚其意者开始,就是曾子的还书报告,前面是老师讲的,后面就是他想的,他理解的。
真正我们要读《大学》,只要读前面的经,你也可以谈你的理解,所以前面这两百多个字啊,花的时间会比较多。
所以《大学》是曾子的修学报告,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对照《大学》,我们自己也在修行啊,我们也可以写自己的报告。
第二部分就是,整个这个经就是一六八,经两百多个字,简单来概括就是一六八,一个纲、六证、八目,这样是不是很清晰了。
但是他写这个经文啊,你发现它一个什么特点,他是讲完了这个东西,往往都是承上启下的,文章的写法啊。
你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接下来他会讲止,知止而后有定,他是承上启下的,最后他就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接下来就详细讲。
因为他的大道讲不清,怕你搞不懂,他就降低层次讲近道,就是接近道的东西,告诉你算了。
本来他是要讲大学之道,把道跟你讲清楚,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但是他后来怕你听不懂,所以就先告诉你止,如果止这六个搞不清,你就再搞简单一点,就搞本末算了,搞先后算了,这个时候还搞不懂,那就近道算了,你就别搞至道了,听懂意思没有。
近道是什么意思勒,就是大家都看得到的,基本上呈现出来了,就是5%,从无形讲到有形,就告诉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这个就是近道了,大家都听得懂的。
欲明明德于天下等于至善,第一个是明明德,你明明德以后亲民,接下来是亲天下,亲天下就是止于至善。
所以欲明明德于天下就相当于至善,他又反过来讲,你要至善,但是你做不到,那你先要治国,要治国先齐家,要齐家先修身,八目也做不到,就告诉你找到终点,最后格物,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修自己从哪里开始,从格物开始,格物怎么格,格物就是本末,就是对一个事,一个物体,你只要搞懂本末,就已近道了,知本知末,对不对。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你发现这里读下去以后,有什么不同?
它是不是有一个后,知止而后,定而后,静而后,安而后,虑而后,这就是后面他总结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这是一个先后的问题,这是客观的,这里面有三层意思。
物有本末,这是从实物的角度讲,事有开始和结束,这个是事,物体是静止的,事件是动的,现在我拿这只笔,它是不是个物体,它有本和末,事有开始和结束。
本末和终始,这里面又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有先有后,你是先本还是先末,还是先终,还是后终,所以曾子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所以,知道本末就叫格物,你把这个物搞得比较清楚,哪里是本,哪里是末,不要本末倒置,这就是我们后来通俗讲的,这个就叫格物,这是不是很简单,现在我们先把这个概念理清一下。
那么事情你就要知道终始,曾经有人对这个终始总结一句话出来,对我影响是很大的。
他说,如果一个事情,结果是痛苦的,哪怕过程是快乐的,请你避开它;如果一个事情,结果是快乐的,哪怕过程是痛苦的,请你忍受它。
如果结果是痛苦的,哪怕过程是快乐的,请你避开它,你看这样的事情多不多,你玩手机的过程,结果是痛苦的,对不对。
社会上面只有三个东西,只有人事物,因为物和人之间要发生关系,最后就有各种事情出现了。
第三个就是,决定这个事和物的是人,因为人才是主体,你看一个文章里面肯定有一个主人公,没有人,那些事和物有什么用勒。
你要分清楚本末,分清楚终始,分清楚了就等于懂先懂后,知先知后,这个就叫致知。
后面你就知道什么叫意诚,就是你什么事情,都要先的先做,后的后做,你就叫意诚了。
我到蒋老师家里去做客,怎么表示特别欢迎我勒,表示她意诚勒,如果我到她家里去,倒杯茶,她是先给她老公,再给这个老师,那就表示什么,先后搞错了,搞错先后,所以说,最后我们的人生就体现在什么,先后上面。
你到一个餐馆里面,你12点50分才进餐馆,他基本上收餐了,服务员就在那里擦桌子,收东西,你问他还有饭吃吗,他说有。
讲完以后他继续收桌子,他说你坐咯,他喊你坐,但是他自己还在收桌子,你说你什么感觉,你就觉得他意不诚嘛,他讲欢迎光临,有饭吃勒,你坐咯,但是他要你坐,茶也不来一杯,菜单也不来。
他在那里搞他的卫生,我把这里桌子收完,我再来招呼你,这个先后有没有搞错?就搞错了。
如果他看到你来了,马上把手上的东西丢下,两个手在衣服上面一擦,马上给你去泡茶,那个手上面好多油,其实你心里面觉得,这个还是表示欢迎我勒,这叫意诚。
你是把人摆在前,还是事摆在前,很多人心里面只有事,心里面没有人,我们儒家文化讲人为本,没有人,要事干嘛?没有人,要物干嘛?
我们现在本末、先后搞错了,现在很多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在我们为了赚那几个钱,把身体糟蹋,你本都不要了,你还搞它干嘛?
观照自己,所以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真正懂得先的人就叫先生,我们不懂的,要学的,就叫后生,当然后生可畏啊。
《大学》它的伟大就在这里,最后他说至道很难学,你就搞一个近道算了,近道很简单,就两个字先后。
家里谁先坐,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先,幼者后,谁坐前,谁坐后,谁先动筷子,这就叫近道。
我们要明了又明,因为我们离开这个文化啊,太远了,不把它反复这样明了又明,有时候我们落不了地。
经典怎么落地,关键点,照自己,如果不能落地,学了干嘛?还是一点知识,你买两本书看一下就可以了。
文化自信
与君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