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做梦梦到在写年终总结,而且就是这个标题,所以今天趁着热乎劲还没过去把年终总结写了。写年终总结的习惯已经5年了,发现时间越来越提前,主要因为公司的年度规划周期基本上10月就开始进行了,11月基本上就要开始制定次年的财务预算了,所以到年底的几个月变化都不会太大。
既然是个人总结就先从流水账开始:
读了几本不错的书:《原则》《被讨厌的勇气》《事实》《系统之美》《平台革命》
方法论有很多认知迭代:三层四面迭代、系统性思考和设计、平台模式、广告模式、交易PACE模型
今年相对于17、18年的变化不是特别明显,特别是和18年下半年比,总结了一下原因,因为17年是去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是已知问题只是比较复杂,所以搭建一套机制和设计一套系统就可以解决,毕竟是和已知问题做斗争。18年在解决一个模式复制问题,虽然这个问题有很多未知因素,但是让我对平台是什么东西有了一个初步的思考,也让复制大陆公司模式出海有了一些小认知。虽然取得一些阶段性成绩,但很遗憾项目未能继续,但通过这个项目认知提升很多,还收获了很多很棒的台湾朋友。19年上半年其实也算解决已知问题,那就是商业模式的梳理,梳理完成之后发现其实“少既是多”,好的商业模式都是围绕客户需求分层来拆分组合实现,不需要过于花哨,因为客户需求本质是不变的那就是ROI。19年下半年其实进入了一个瓶颈期,核心的问题和今年的公司年度规划要求不谋而合,那么就是长远思考“产品”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讲了一大堆闲白,终于进入正题。为什么要长考?这里面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就是以前方法论和遇到的问题不够多,所以当你知道问题的存在或者被告知解决方法,但是真正轮到执行时候会发现很难,需要去补很多课,或许这就是知易行难的阶段。但是一旦进入了之前很多人从来没进入的领域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你做的很多工作其实对于最终结果来说都是无用功,因为并没有抓住事物的核心规律,大多数动作都是无畏消耗资源。这个时候“定位”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服务的是那一群人,面对的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搞清楚竞争对手到底是谁,对手的优势和劣势,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一年、三年、五年的目标是什么?行业的终局会是怎样?随着互联网从连接层、选择层、交易层、履约层、供给层一层一层向下渗透,会发现速度越来越慢,很多事情不是按月来计算了,往往是按年或许十年来计算。当年97年开始上网的时候网民才62万,现在中国网民数量8.29亿,但是这个过程经过了PC和移动互联网两个时代总共22年。如果你看过长者在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发表的论文《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回头来看才发现长者还是非常有眼光的。这就是长考可以带来的好处,其实很多事情想明白了就是组织资源分阶段实施的问题,反而这种局部试错成本相对是低的,或许这个阶段就是知难行“易”了!
今年做了很多事情都不是眼睛能直接看到的部分,而且这个部分非常难量化感知,今年更多的是思考和局部尝试,好在今年业务已经基本解决生存问题,后面的问题就是3到5年能做到细分行业中国绝对第一吗?
Think Big Act Sm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