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建史08 早期基督教和拜占庭建筑
Early Christian & Byzantine Architecture c.5th ~ 9th c.A.D. & c 5th c ~ 1453A.D.
一、概述
1 历史背景
罗马帝国后期大事记
- 公元313年:米兰赦令,基督教合法化
- 公元330年:迁都帝国东部城市拜占庭,后改名君士坦丁堡
- 公元395年: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后称拜占庭帝国
- 公元476年:西罗马被北方日耳曼人消灭,标志西方奴隶制时代的结束,从此西欧进入封建时代 —— 世俗政权割据,经济全面凋零,城市文明衰退,宗教占据社会生活主体的时代,亦称中世纪(Mediaeval Age)或信仰年代、黑暗年代。
中世纪的宇宙观就是神学的宇宙观——马克思
2 基督教(Christianity)
2.1 起源
公元1世纪罗马的东部地区,即中东地区
2.2 教义
以“爱”为信仰的核心。原罪说,基督徒只有信奉上帝不断净化灵魂才能获得拯救,消极、追求来世的幸福。圣经;三位一体
2.3 教派
11世纪前相对完整,此后分裂为东部教会→东正教(Orthodox);西部教会因16世纪宗教改革又分裂为天主教(Catholicity)和新教(Protestantism)
2.4 教堂
提供实践信仰、忏悔赎罪和逐步接近上帝的精神纯化的场所。
基督教合法化后才出现,名称
大教堂,主教教堂:Cathedral
教区教堂:Church
小教堂:Chapel
修道院教堂:Abbey
圣坛的十字架有圣像是天主教,没圣像是信教
3 欧洲封建时代早期建筑风格
早期基督教建筑指公元4~9世纪,西欧(原西罗马)地区的建筑体系。
拜占庭建筑指公元5~15世纪,原东罗马帝国范围内发展出的独立建筑体系。
这两种建筑体系的基本内容都来源于罗马建筑,并分别成为中世纪西欧和东欧宗教建筑的主线
-
古罗马
拜占庭教堂继承发展集中式平面与穹顶结构——东欧体系
西欧教堂继承发展巴西利卡平面与拱顶结构——西欧体系 中世纪没有古典建筑,没有古典样式,否定人文精神
二、建筑物
1 教堂
1.1 西欧教堂(巴西利卡式教堂)
-
形制来源
罗马巴西利卡,稍加修改即可满足聚众功能和教义的象征意义。
-
平面
短边入口,强调纵向轴线即忏悔道路。西向为主立面。
基本要素:通道(柱廊围合的中殿 nave)和中心(东端祭坛apse ,是教堂圣地)
平面形状逐步发展成十字形(短长结合型,称拉丁十字),象征意义明确。是中世纪西欧教堂形制的主线
-
设计特点
注重通道,过程性,光线上明下暗。
1.2 拜占庭教堂(集中式教堂)
-
形制来源
仿效古罗马集中向心式平面
-
平面
采用圆形、希腊十字(等臂十字)、正多边形等有明确几何中心且中心至四周距离相等的平面形状;
集中的空间气氛通过竖向轴线和中央穹顶体现;
复杂的结构体系导致延展复合的空间形式。 -
设计特点
注重中心和秩序性
外观为醒目的穹顶
以马赛克镶嵌画为代表的装饰体系发达
三、建筑技术
1 帆拱(Pendentive)
拜占庭建筑中实现从方形平面向圆顶过渡的结构构件。
穹顶的支撑与平衡体系产生丰富多变的空间
四、建筑形式
1 特征处理
- 宗教建筑室内的光线处理:上明下暗,拉开世俗与精神世界的距离。
- 教堂内部表面处理:非物质化的处理,低等级为湿粉画,高等级为连续闪烁的马赛克镶嵌画,题材皆为宗教故事。
- 拜占庭穹顶:早期大跨度穹顶,后期处理成多组小穹顶并由鼓座架高。
- 柱子:否定人文精神,非古典柱式。拜占庭的斗形柱头
五、建筑实例
1 圣索菲亚教堂(St. Sophia,Constantinople,532~537A.D.)
拜占庭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
特点
复杂而条理分明的结构系统;
集中统一而又丰富多变的内部空间;
华丽的装饰和神秘飘渺的氛围。
2 圣马可教堂(St. Marco,Venice,1063~1085A.D.)
六、东欧与俄罗斯教堂
拜占庭风格基础上结合斯拉夫民族的传统而形成的独特建筑体系
集中式布局,但分隔较多,空间狭小。
外观强调竖向性体量,并形成集聚。
屋顶处理在拜占庭风格的基础上,带有强烈的民族与地方特色,如俄罗斯葱头穹顶和帐篷顶等。
七、本讲小结
- 世俗生活不发达导致建筑类型少,主要建设成就体现于教堂。早期基督教教堂的形制是后来中世纪基督教堂的基础。
- 拜占庭风格融合了东西方建筑的诸多特色,创造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尤其在教堂的穹顶建造(帆拱技术)和集中形制方面成就突出。
- 拜占庭教堂室内壁面装饰精美,彩色马赛克镶嵌画为该时期艺术一大特点。
八、课后问题
- 结构技术的演进如何影响建筑空间的创造与艺术风格的形成。(罗马、拜占庭和哥特建筑的结构和空间、艺术形式)
- 宗教教义与建筑形制、空间布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