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看了一部《记忆大师》。讲述了作家江丰因手术失误被植入了一段杀人犯的记忆,从而开始了追凶、救人、救己的历程。在协助警方追查杀人凶手的过程中,两段家暴后的悲剧故事被抽丝剥茧,模糊的记忆片段也逐渐清晰,牵引着观众的思考脉络。
随着记忆地图的逐渐清晰,可疑人物相继排除,凶手烟雾弹式的手法让真相扑朔迷离。经过一连串的误导、验真,作家身边的警察作为真凶最终浮出水面。
案件推理释疑的过程,就是一场心理的较量、思维的博弈。这部影片契合了我们思维的推理、验真、纠错的过程,也提出了一个人人都会面对的命题“如何审视自己的思维”。
审视自己的思维,思考自己的思考,又叫做元认知。工作和生活中有太多的事需要去伪存真、多谋善断。
思维模式决定了思想高度。那如何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要把握好三点:
一是批判性辨别信息
在《记忆大师》中,黄渤饰演的江丰被错误植入了别人的杀人记忆。这份记忆到底是优质资产还是沉重负担?在接受记忆后,他感到焦虑、困惑、恐惧,必须参与追查凶手、保护家人,这份记忆带给他的是生与死的考验;而在云开雾散,杀人凶手得到惩罚,与妻子破镜重圆,旧记忆的失去,新生命在孕育,错误的记忆抹去了与妻子不快的过去,又给两人带来全新的生活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处的世界海量信息奔涌不止,众多信息经过二手、三手甚至不知来源的传播后,很多已经失去了本真,披上了形形色色的外衣,一定程度混淆了我们的视听。我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现在即使眼见的也未必是真实。
我们一直赖以认知判断的是自己记忆、经验、外界信息。可在真正的批判思维下,对这些都要打上问号。
记忆产生于我们以前的经历。可记忆就是客观、准确的吗?不一定。不仅记忆属于个人主观认知因素,存在断片、错乱的可能,即使清晰明了,在后续的回忆中也存在重构的现象,会融入我们的个人情感、价值判断和心理预期,往往存在失真的现象。
正如众多的记忆高手,在传授天才记忆法时,无不运用了联想、类比、感觉等形象手法,将简单枯燥的信息进行生动演绎,加入自己的情感、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因素,增强画面感,提高细节感知,使记忆更为牢固。可在多年后,再次回忆,我们更倾向于那时的心境和感觉,对事实和真相的把控就不那么真切了。
记忆如此,同样的,书籍所承载的知识具有局限性,专家观点可能只是一家之言,到处充斥的广告反映相关利益方的诉求,新闻报道也可能带有一定偏见,听到的公众舆论存在同质化和信息串流……
面对这多样的信息、繁芜的世界,我们都应保持一份警惕性,要查究信息的来源和验证渠道,质疑是否真实可靠,而不能仅靠道听途说就做出判断。
二是善于纠查谬误。
良好的思考模式不仅需要审视信息的来源,还需要通过推理、判断,跳出思维谬误的坑,避免陷入逻辑混乱和各种误区。这不仅提高自身的逻辑思辨能力,更要辨别察觉对方设置的种种陷阱。
《记忆大师》中有很多关于情节,演示了思维谬误的例子。
当江丰与另一名拘留者同处一室,江逼迫其将刀片假装吞咽。当警察匆忙赶来照顾那名拘留者,并准备进一步检查时,他就可以顺势离开。警察在这里就犯了惯性思维的谬误,认为吞咽刀片是犯人自残或是犯人间的矛盾殴斗,凭借事件发生概率来判断可能性,忽视了吞咽刀片假象的背后,是江丰准备逃走的原因在发挥作用。
当家暴受害者李慧兰对凶手说了一句“我不会跟你走的,你让我恶心”,江丰想象凶手可能是女的并且是同性恋,从而高概率认定江丰妻子身边的陈姗姗就是那个凶手。这时的江丰就犯了以偏概全、隧道视野的错误,因为除了凶手可能是同性恋,还可能凶手暗恋李慧兰、一直妄图破坏其家庭,或者凶手与李慧兰有着不伦之恋。其实最终的事实是凶手只是想挽救和解脱家暴的受害者,对受害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进而愤怒杀人。而李慧兰说出这段话只是误解了凶手妄图破坏她的婚姻。
当江丰从警局脱逃后,首要的就是告知妻子危险。而她身边的陈姗姗基于前期的断定,成了凶手。尤其当陈姗姗将江妻带到凶手杀害自己母亲的旧屋时,江丰更加断定凶手就是陈姗姗。这里,江丰就犯了愤怒论证和滑坡论证的错误。他误以为自己获悉了理由,因而愤怒,影响了对陈姗姗是否真是凶手的判断;他从陈姗姗接近帮助妻子的现象,判断出陈即将在旧屋处对妻子实施伤害。可是陈只是可怜的替罪羊,最终被凶手一枪搞得香消玉损。
逻辑的陷坑和思维的谬误生活中到处存在,有的源于认识的偏差,有的源于逻辑的错误,有得受了外界的蛊惑,有的撞进了情感泥坑。正如在《批判性思维》一书中列举了十大思维谬误:诉诸人身的谬误、稻草人谬误、源自愤怒的论证、威吓手段、仓促概括、群体思维、转移注意力、一厢情愿的思维、诉诸公众的“论证”、“在此之后、因是之故”。
其实,关于思维的谬误远不止以上十种,我们无需知道具体的名字,但只需知晓在具体环境中存在着哪些谬误,有着哪些逻辑推理缺陷,能够识别认识出来就足够了。
三是长期持续的刻意练习。
提升思维能力,首先要做到建立逻辑思维,梳理现象背后的逻辑和规律,看清问题的本质,从事务的根本结构上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表达问题。
逻辑思维简最直观的,是对麦肯锡金字塔结构思维的深化和延展,体现了一种宏观的架构,主要体现为结论先行、分类清楚、排序逻辑、上下对应,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因果推理等模式。逻辑思维的特点就是简明直观、结构清晰、表述明确,让人一目了然。
但金字塔结构思维也有一定局限性,尤其在复杂局面下,并不是所有事物都能用因果、演绎方式推理出来,应该用更发散的思维解决复杂问题,不应妄图用简单的线性思维解决非线性问题。
思维能力提高需要长期锻炼。大研前一在《思考的技术》一书,提出了他对思考能力提高的方法之一,就是对身边发生的事情都进行思考。看到了广告牌,他会对广告内容提出疑问,产品的特点是什么,广告想告诉我们什么,还有没有更好的体现产品特点和影响顾客的办法,在现在的市场竞争中广告牌的方式是否过时,有哪些渠道可以提高产品知名度……
一连串的问题提出后,通过自问自答、剖析根源,在反复的思维锻炼中可以不断升华自己思考方式。
好的思维模式依赖于科学合理的推理和辨别,总体上有以下步骤:
一是搜集数据进行分析,做到对信息数据的去伪存真、辨证吸取。要保持好奇心,善于识别日常信息的错误,善于考虑别人的做事动机和诱因,从更高的宏观全局考虑问题,避免出现思维误区。
二是根据信息提出假设,但不要把假设和结论混淆。假设需要依靠分析验证,需要接受他人经验和评论,需要充分考虑情境的影响,需要我们避免用单一的线性思维,需要坚持实事求是。
三是为印证假设需要进行有计划的试验、检查,通过不断累积事实、实验导出结论。检验的过程中要力争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积极反馈,促进假设的科学理性和不断完善。
四是如果假设无法证实,需要从头开始进行实验、讨论、验证,直到假设成真。对自己的不足,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有自知之明,不要自我欺骗,能够考虑事情的最坏情形,做到事前为小概率的坏事件做好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