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第二节 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
这一节开篇第一句话,说的太在理了,我频频点头觉得的确如此:
成人在教育儿童时之所以屡屡采取不合适的教育方法,使“教育”变成一种破坏性行为,有两个最根本的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
现实情况是:
孩子天生不反感写作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后来变得不爱写作业,是因为在上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小学阶段,写作业的胃口被一些事情弄坏了。被罚写作业,就是弄坏胃口最有效的一招。
任何事情,当它里面包含有交换、被监督、责任等这些因素时,它的有趣性就会大打折扣。
教师和家长在调动儿童写作业热情上,需要适当使用逆向思维,要刺激孩子对写作业的热情,不要刺激起孩子对写作业的厌恶之情。
但现实中,许多教师和家长却把方法用错了。惩罚手法之多之重,简直是触目惊心。
许多家长和教师,一方面要求孩子热爱学习,一方面又把“学习”当作暴力手段运用于对孩子的惩戒上。当“作业”变成一种刑具,它在孩子眼里能不恐怖吗,孩子还能对它产生好感吗?
书中的这一段,写的真太好了,教会了一种了解人的心里需求的方法:
想让一个人喜欢和珍惜什么,就不要在这方面给得太多太满,更不能以此作为交换条件或惩罚手段,强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适当地剥夺,让他通过危机感和不满足感,产生珍惜感。
这一个方法,在每一件事情上都适用,的确不能给的太满。
同时最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行事过程中伴有“愉快感、成就感和自尊感”——这无论在学习还是其它事情上,都是普遍适用的。
作者在书中面对她女儿写作业不认真的情况,处理的方式方法真的很给力,她把作业本卷在手中,口气确定地告诉女儿,“我想取消你写作业的权利,以后不许你再写作业了!”
接着问,“你觉得把作业写得整整齐齐心情更好,还是写得乱七八糟心情更好?”
作者故意故意激女儿。当女儿回答:写得整整齐齐心情好。
最后用赞许和信任的目光看着她说:“这样的话,妈妈就把本子还给你。看来妈妈也错怪小圆圆了。”
家长首先不相信儿童的本能是自爱和上进,担心不及时管教,孩子就会一路下滑;其次认为自己对孩子说的话都是金玉良言,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好。
章节末尾,作者写到:
在任何具体教育细节上,家长一定要考虑目标与手段的统一问题。
这句话醍醐灌顶,让我深刻意识到,其实很多时候家长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
她采取手段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把孩子往正向的方向去引导,还是直接把孩子推向负向。
只有当目标和手段一致,才能使手段发挥最佳的效果,也是正确的教育方法。
写在最后: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方式方法真的非常关键,如果家长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的去处理当下面临的问题,建议可以多参考一些成功的教育经验,用正确的方式去处理,一旦家长收到好的反馈,自然会对教育孩子这块越来越得心应手。
至少,现在的我还是想探索育儿领域,掌握更适合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让教育孩子也可以变得轻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