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职业答案:一堂未列课表的人生课 | 由一项家庭作业所引发的对教育的思考(随笔)

上周末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以视频形式“采访家人职业”的作业,昨天采访视频我逐一看了一遍,看后颇有些感慨,感觉这个问题的答案背后是对每一个家庭教育水平和教育方式的折射反应。对于人们对于为什么做这份职业的回答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理想型、专业对口型、现实型。

我觉着对于人类而言,不管何种谋生手段都是为了吃饭,为了更好的生活。不管工作是理想型、专业对口型、又或者现实型,都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突破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选择。更何况对于大人来讲,你为什么选择这份职业,答案可能会跟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知水平,文化水平,生活阅历,家庭因素等关联。

不经意的闲暇时间就和办公室老师们聊起来这个话题,其中武老师就聊到了许地山先生父亲通过吃落花生的小故事教育孩子的故事,我也想到了我妈妈教育我的小故事……受武老师的启发,我决定写这一篇文章,以此来记录这件事情。

最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父母陪着孩子一起童真,因为孩子是世界最干净的灵魂,不应该过早的把社会和生活的真实过早的暴露在他们的眼前。对于小学阶段孩子的生活与学习,需要家长们大量时间的陪伴,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父母需要协调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当在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了千百遍后理想肯定会黯然失色。

但是,生活还是得继续呀,家庭教育也得持之以恒呀,学习从来都不是唯一出路,但却是最优。所以家庭教育怎么做,父母该以此为契机怎么正确引导孩子呢?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未熟的果实

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有个叫晓峰的小男孩,正读小学六年级。最近,他却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随着升学压力增大,数学的复杂难题、语文的大量背诵,都像沉重的石头压在他心头。每次考试前,他都紧张得难以入眠,成绩出来后,哪怕只是微小的退步,都会让他无比沮丧。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却没能照亮他心情的早晨,晓峰鼓起勇气对父亲说:“爸,我不想上学了,每天学习太累,我根本学不好。”父亲听后,沉默许久,没有发火,只是深深看了晓峰一眼,平静地说:“行,那今天就跟我去果园干活吧。”

来到果园,父亲指着一棵挂满青涩果实的果树,对晓峰说:“把这些果子都打下来。”晓峰虽满心疑惑,但还是照做了。他拿起一根长长的竹竿,用力地挥舞着,青涩的果子纷纷掉落,不一会儿,树下就堆满了果实。

看着满地的果子,晓峰心想:“这有什么难的,比学习轻松多了。”然而,父亲接下来的话却让他陷入了沉思。父亲蹲下身,捡起一个果子,轻轻擦去上面的尘土,问晓峰:“你觉得这些果子好吃吗?”晓峰下意识地回答:“肯定不好吃,都还没熟呢。”父亲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学习就像这些果实成长的过程。现在你觉得辛苦、想放弃,就好比在果实还没成熟的时候就把它们打下来,最后只能得到苦涩的结果。只有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努力吸收知识的养分,才能收获甜美的果实。你这么聪明,只要坚持,肯定能克服困难。现在放弃,以后肯定会后悔。”

晓峰看着地上青涩的果子,又看看父亲满是期许的眼神,脑海中浮现出课堂上老师耐心讲解的画面、同学们为了难题一起热烈讨论的场景。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之前的逃避是多么幼稚。

从那天起,晓峰重新回到了学校。课堂上,他全神贯注听讲,遇到难题不再轻易退缩,而是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课后,他认真完成作业,还会主动复习和预习。每当学习上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他都会想起果园里那些未熟的果实和父亲的教诲。

在期末考试中,晓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当他拿着成绩单飞奔回家,父亲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晓峰知道,自己不仅收获了知识和成绩,更明白了坚持与努力的意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