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去老同学家吃饭,晚饭后与我同学以及他的爱人一起散步,插一句,我已经专业当电灯泡三十年,哈哈哈哈。。。开个玩笑,我与我的同学快二十年情意,所以他两口子外出旅游,我会帮他们拍照,结婚了我当伴郎等等,他爱人有时都羡慕我们两的关系,甚至在我们上高中时,我们两个人的母亲都以为我们是同性恋,毕竟随时 打电话交流,穿一样的鞋等等,这样被家长误认为是同性恋也就不奇怪了,其实我们都是直男。
因为他们两口子有点胖,所以一直在减肥,特别我同学的爱人很努力,跑步、游泳等等。那天散步刚好她跟我聊起游泳,她说她游泳,水怎么都会进嘴,不可能一点水都不进入,以我10多年的游泳经验,我一听就急了,立马就怼回去了,我义正言辞的告诉她,不可能进入嘴里,要是进入嘴里还不被呛死。讨论了半天,我同学看阵仗有点不对,立马解围了。
我也不知道那天怎么就跟她怼上了,还有点尴尬的收尾。后来自己静静想了想,问题还出在我身上。第一,偏见。总觉的我游泳那么久,难道还不如你清楚水进口腔的事,第二,我和她表达的重点并没有在一个点,她表达的是嘴,而我表达的是接口腔的气管。以我的角度去理解,那百分之百不能进水,以她的角度理解,口腔中是会多少进入水的。
一件小事映射出很大的问题,在平时我们与领导、同事、朋友等交流工作、交流学习时,自己所要表达的重点,所要表达的信息,到底对方听懂了没有,或者当我这样表达时,对方会理解成什么?反之亦然,对方在与我交流沟通时,我是站在我的立场、思维模式等等去理解的,这就造成了理解偏差,而更悲剧的是这个偏差的产生我们是不知道的,我们或许知道的是这个人他到底想要表达些什么东西,简直不可理喻。
沟通交流,并能让人听懂真正要传达的信息,有多么难,多么重要。每个人每天或多或少都要和其他人有交流沟通,这是每天都绕不开的事。文末我突然有一个感悟,我深以为,越是简单的、越是被我们忽略的行为、概念、思想等等,越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去仔细琢磨、深刻思考,比如习以为常的说话交流。只有通过观察、深刻思考后,才能慢慢看到那本来真实的底层规律。
总结:
- 在交流中请放下自己的偏见,只有这样才能看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听到对方要表达的含义;
- 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