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上午,要赶动车。家里的小年轻终于没有心思顾虑心情的好坏,飞快地洗漱、整理自己的书包,也飞快地很给面子的把早餐吃完。我静静地看着他,刚刚早上叫他起床时,他表情无比黯然,赖床到最后一刻,再自觉地起床。想起曾经自己高中住校的时光,每一次离家的心情也总是无比黯然,即使大学,也是。但到了学校也是会适应。此刻感同身受,但又知道一切必须独自承受。
背上重重的书包,还有一个大大的吉他,再推着一个行李箱。我送他到电梯口,这次决定把分别当做寻常,让他爸爸一个人送他到车站即好。将近190的背影,瘦长,16岁了。在电梯门关上的刹那,小年轻转过身,跟我说再见,就如初中时早上骑车上学,在玄关穿好鞋子关门前的道别,或者有时我赖床,他会朝着我的卧室大声说:妈妈,再见!
我静静地笑着,轻轻说:再见!
我知道,这样的告别是以后更长久告别的预演。孩子的成长,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把背影一次一次地留给父母的目光。
但我并没有感伤,与其说不舍,不如说欣慰。当背影越来越坚定挺拔时,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也将减少,把孩子的人生还给孩子。如果做父母养孩子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那也得学会放手和重新寻找自己生活的另一个过程,没有谁的生命是永远附着在别人身上。
告别的姿态某种意义上就是飞翔的姿态,这次之所以把小年轻送到几百公里外的地方上高中,无非想要给他一片更好的天空。相对于飞得高不高,我更在乎飞翔的姿态和心情。青春那么美好,人生那么短暂,尽量接触美好,尽量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我们终将分离,又永远相依。觉得这该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最好的一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