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康熙已经16岁了,自登基之后,到此期间,三藩割据,要粮要银;鳌拜肆意圈占大量土地,致使民不聊生,尽管魏承谟上奏弹劾鳌拜,但鳌拜也经常与魏承谟互怼,索尼则持中立态度,两边都不得罪,并建议由苏克萨哈对两人都彻查。
康熙母亲的祭日也已到来,祭祀过后,孝庄太后便问康熙朝廷事处理得如何,康熙说大臣们对他很恭敬,他听政时不懂就问,不同意就忍,大臣们什么事都瞒不了他,让孝庄太后放心。
孝庄太后又仔细询问当天早朝的时候四位大臣为何吵起来,康熙便把情况向孝庄太后反映。孝庄太后赞扬索尼会做人——各打50大板,两边都不得罪。并进一步问康熙这是坏事还是好事?康熙说是坏事。
但孝庄太后否定了他的说法,并与他一一分析,因为两边相持不下,两边都得仰仗皇上,可以让康熙只管安安稳稳地听朝。康熙越是“少说话,话越少”,大臣们就越摸不透他的想法。
孝庄太后告诉康熙虽然天下人总是膜拜观音菩萨,菩萨也从来都不说话,但人们却不敢欺负菩萨,因为菩萨什么都知道。
这一番话,使康熙茅塞顿开,坚定地对孝庄太后说:“孙儿也让他们供着。”
从康熙登基伊始,为了确保皇位和统治的稳固,顺治特地挑选索尼、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四位为辅政大臣。在四位辅政大臣中,索尼资格老,威信高,虽然当时索尼已年近花甲,可是顺治还是视他为顾命大臣之首。
遏必隆是名门之后,屡立战功,却与鳌拜交好。苏克萨哈原本依附多尔衮,多尔衮死后,他立刻站出来告发刚刚死去的多尔衮有造反之举,这才获得了顺治的信任,但其威信却并不高,而且爵位也在他人之下。
功勋卓著的鳌拜对排在他前面的苏克萨哈很不服气。在这种不服气之中,其实还有着更深的因素。原因在于苏克萨哈隶属于正白旗,而另外三人却属于两黄旗(镶黄旗和正黄旗)。当初正白旗旗主多尔衮擅权之时,曾对两黄旗多加打压。多尔衮去世之后,朝局一变,黄旗抬头,白旗失势。苏克萨哈虽以白旗投靠黄旗,但索尼、遏必隆、鳌拜都瞧不起他。
在这四个辅政大臣里,鳌拜能耐最大,他是满洲人中真正的勇士,早在皇太极时期,鳌拜就凭借他极大的勇猛,留下了满洲军人最高的荣誉——赐巴图鲁。这样勇猛的人还能有这样的忠心,怎能不受顺治喜欢。
顺治为康熙上位精心挑选的四位辅佐大臣虽说在理政上面帮了康熙大忙,可是这也为康熙埋下了祸根……鳌拜仗着功高盖主,暗地里结党营私,逐渐一臣独大。而鳌拜,自然也就成为康熙治理大清之路上的第一道难关,正所谓万里之征,始于鳌拜。
尽管康熙已经登基,孝庄太后依然会在早朝之后,以探讨和指导的视角进行复盘。因为孝庄太后知道,这样潜移默化地教导,加上康熙年幼时就表现出来的过人才智,到康熙亲政的时候,一定可以成为一位合格的皇帝。
孝庄太后教导康熙的一番话,也是一个教授的过程,而教授的主要内容,正是康熙要掌管清朝的关键——帝王心术。如果将其与现代的管理作比较,帝王心术就如同现在流行的“领导艺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领导力”。
从这段话中,我们看到的领导艺术,是统治者对大臣们心理和行为的把握,其判断的基础是则是基于大臣们对日常朝廷事务处理及态度之上的。
企业的管理中,不管是基于人的员工管理、团队管理,还是基于事的目标管理、流程管理,都需要管理者拥有一定的领导力,而领导力的培养,离不开管理者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点滴积累,也需要管理者对人心、人性的洞察与审视。
——文章节选自“大师兄点评清三大帝”第一部《向康熙学战略》,新书首发预售中,欢迎联系预订!
《向康熙学战略》-研读企业创业的艰难与战略决策之道;
《向雍正学用人》-探寻企业规范管理与识人用人之道;
《向乾隆学领导艺术》-破译职业经理人领导艺术与家族企业传承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