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为“康乾盛世”扫清障碍的女人

作者  银灯鸳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我们所认识的婚姻中,多是两情相悦或门当户对的,要么就是美人配才子,或是佳人配财主,可是在中国历史上,却有一个王朝的女人涌向自己的敌营,嫁给几乎将他们赶尽杀绝的敌人。

话从蒙古最后一个汗王说起。

对于蒙古一些部落与后金通婚,蒙古最后一个汗王(林丹汗)就此事做过严厉的指责,并且怀疑他们与后金暗中勾结。他采取了一些约束蒙古族与外族通婚的措施,这也让各个部落人心变得不和,从而加速了内部的矛盾,导致投靠努尔哈赤的首领不少,这也就达到了努尔哈赤的目的。

后金在通过联婚的方式不断地拉拢蒙古人的同时,仍不停地向林丹汗发起进攻,在三次征战之后,林丹汗的兵力迅速锐减,林丹汗的不少部将也被后金收编,从而在军力上出现了悬殊的对峙。努尔哈赤通过联姻的方式来拉拢蒙古部落的人心,不仅减少了与蒙古兵的交战,而且收编了许多蒙古兵,让他把更多的精力转向大明王朝。

在林丹汗病死之后,皇太极派部下带兵找到林丹汗的妻子囊囊,并且通过囊囊查知林丹汗儿子额哲的营地。他们找到了额哲,加封额哲为亲王,并将皇女马喀塔格格嫁给额哲。

林丹汗虽然一生都在与努尔哈赤交战,但他并不是死在敌人的手下,而是病死的。蒙古大军在和后金大军多次交战之后,到了满清皇太极时期已经几乎削减不少。林丹汗死后,到了额哲时期,已经没有能力和清兵交战,所以额哲不得不接受皇太极的“恩赐”,在无奈之下只好低头“感恩”。

林丹汗死后,他的女人也另做打算了,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不得不谋求新路。眼看着蒙古已置为满清旗下,她们为了再次过上王室的生活,同时考虑到自身利益和部族的安全,她们都希望嫁给满清王室。由于满蒙联婚早就是一种风俗,加上满王室是敞开胸怀接纳他们的,所以她们的计划也有一定的可行性。

边域各个部族的对中原的骚扰是长期而无休止的,清王室为了达到不耗一兵一士就可以收编了残余蒙古部队的目的,只有迎接这些女人才是最省事的事。林丹汗的女人此时投奔清王室,也自中满清王室的下怀。

林丹汗死后,他的侧福晋窦土门嫁给皇太极,这是林丹汗第一个嫁给皇太极的女人。有了第一例,自然有就第二、第三例,甚至是更多例。接下来是林丹汗的多罗大福晋囊囊太后娜木钟率领一千五百户部众归顺清王室,多罗大福晋苏泰太后带着她的儿子额哲率一千户部众来投,前文说到额哲是林丹汗的继承人,所以额哲在这些女人归降时,也献上历代传国玉玺。随同这两位皇后前来的还有林丹汗的侧室福晋伯奇和俄尔哲依图两位福晋。林丹汗的妻子儿子都投靠了自己的敌人,林丹汗的妹妹泰松公主也一起来了。在汉人看来,嫁给自己的敌人是对丈夫的不忠,在这种选择面前,忠贞的汉人大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是人的尊严所在,可林丹汉的女人和家人并没有这么想。权衡生存与尊严的重要性,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在我们今天看来感到不可思议,可观念不同、时代不同,人所做出的选择也是不同的。

我们来看看林丹汗的女人最后的归属:

一、囊囊太后,林丹汗的正室大福晋,八大福晋之首,改嫁爱新觉罗·皇太极。

二、斯琴图福晋改嫁林丹汗属下寨桑祁他特车尔贝为妻。

三、苏泰大福晋归顺后金,改嫁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四、芭德玛瑙伯奇福晋改嫁给皇太极。

五、苏巴海福晋,记录不详。

六、乌云娜福晋被漠北某一部落俘虏以后失踪了。

七、俄尔哲图福晋改嫁爱新觉罗·阿巴泰。

八、苔丝娜伯奇福晋改嫁爱新觉罗·豪格为其侧福晋。

八大福晋中,有六位最后嫁给满清王室了,这种现象说明满蒙联姻实际上是为了双方的政治利益。孝庄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的女儿。她是政治婚姻中的配角,在十三岁那一年,她被自己的亲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皇太极的。

清初满蒙联婚成为一种潮流,当时蒙古族女子在后宫中占大半。科尔沁贝勒寨桑一家的女人在后宫具有非同一般的位置,如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的姑妈)、宸妃博尔济吉特氏(孝庄之姐)及孝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等,可谓蒙古女人是被宠的重要对象。但皇太极当时专宠的是孝庄的姐姐宸妃,孝庄皇后并没有得到特别的宠爱。可是她为皇太极生下了一男三女,从而她的命运也有所改变。


图片发自简书App

讲完后宫讲皇权,对于“权”,无非是争夺,以计谋夺取,也兵力财力夺取,以关系背景夺取。下面我们来讲一讲清王室权力的争取。

崇德八年,清军大松锦大战中告捷,为了乘胜追击,皇太极在休养兵马之后,正着手下一个作战计划。可天有不测风云,在他还没有一点防备的情况之下,突然脑溢血,死于清宁宫中。

皇太极忽然死亡,不疑给朝廷上下带来一阵地震,原来皇帝计划内的事情全都打乱了,他还有许多大事没有完成,也有许多事情来不及交待,但最重要的是谁来继承皇位的大事。

在皇位的继承问题上,从历朝历代的宫庭之争来看,都有可能会引发一场血腥的屠杀。

对于皇权继承及朝政来说,在努尔哈赤时期,曾立下皇权继承人由满洲贵族公议,从八大议政贝勒中推选。当时,朝贺时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及侄子阿敏轮月兄弟四人并排南面坐,虽然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军政体制下的朝政,这没有人能独揽专权,所以看起来很平等,也很民主。可是到了皇太极皇位之后,他却不再继承努尔哈赤的这种坐朝方式,而是采取了皇权高于一切的形式,这是皇权至上的一种象征,因为,皇帝的身份与以往的汗位可不一样了。

从八大议政到“皇权至上”的过渡,让满清皇室的许多人对皇位虎视眈眈。

皇太极死后,朝中大臣各立其主,有人拥立皇太极的长子,既三十四岁的薛恭亲王豪格当皇帝。恭亲王是多年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的英雄,支持他的有父亲的镶黄旗,还有代善的镶红旗和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代善是他的伯父,济尔哈朗是他的堂叔,这些都是重量级的人物。最重要的是,他父亲统领的镶黄旗支持他。

拥立多尔衮的人也不少,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睿亲王,他虽然只有三十二岁,比起豪格来还小,但身份是他的长辈,从辈份上论是豪格的叔叔。多尔衮的战功相对豪格来说是高高在上的,他是巢清林丹汗残部的主将,也是夺得元朝传国玺并献给皇太极的人,他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不仅得到皇太极的器重,而且在朝中也有很大的威望,这样的人物,拥护他继承王位的人自然不少,英亲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还有正、镶两白旗诸将领等都想拥立他为王。

当时,正、镶两黄旗将领坚决拥立豪格为皇,而正、镶两白旗大臣却跪劝多尔滚马上即位。由于豪格和多尔滚争执不下,看他们争夺激烈,为了不让双方动兵操戈,有人建议立皇太极的哥哥代善为新皇帝,但是代善不愿陷入这场政治斗争,他说:“吾以帝兄,当时朝政,尚不预知,何可参于此议乎!”就匆忙退场了。有些人看到这种气氛,也不想周旋在其中,借势跟上代善的步伐离开。多尔滚眼看大家都相争不让,而且火气越来越旺,只好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他说:“虎口王(代善)即都已经承让而去了,看来他并没有继承皇位的意思,我们就立先皇的第三个儿子为皇帝吧。但是三皇儿年岁尚幼。叫左右大臣辅政,等到他成年之后,再让他当政。”

这样的折中方案让剑拔弩张的双方都能接受,从而满清的第二任皇帝福临被扶上了皇帝的宝座。那一年,这个皇帝才六岁,他就是顺治帝。

多尔衮提出让福临当皇帝的背后,在大家看来是为了大清不要出现内乱,其实是孝庄皇后在其中周旋所致。这也足以看出多尔衮与孝庄皇后的关系非同一般,也看出一个女人在权力的争夺中的能量。

既然多尔衮提出让福临来当皇帝,他自然会考虑到自身利益,这背后存在利益交易。福临是他选出来的皇帝,那么他也为自己捞到了实实在在的政治资本,这为他日后飞扬跋扈作了充分的准备。豪格也有自己的打算,让一个六岁的孩子来当皇上,他自己也有施展手腕的机会,也同意了这个折中的办法。其实人人都打好自己的小算盘,但实际上布置这局棋的人上背后的孝庄皇后。孝庄皇后在背后和多尔衮早就商量好推选福临的计划,有人说多尔衮对于孝庄皇好一直以来就有好感,所以有了权色上的交易,也有人说孝庄皇后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上皇帝,做了日后的利益交换。但是关于宫廷之事,纵是有史书记载,对于这些隐密的事也不能绝对信任,史学家对于这些隐密的事也存在猜想的成份。但这样的猜想不是没有可能的,我们从孝庄皇后和多尔衮日后的所作所为来看,也可以猜想其中的真相。

在福临当上皇帝之后,多尔衮被封为摄政王,这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要位置,他掌握军政大权,一个未满六岁的皇帝,许多事都必经他来布控,所以,时间久了也可见他的功业所在,他也无形中显得高高在上的姿态,在政治上变得张狂孤傲,在生活上也变得奢华无度。

权力的膨胀,让多尔滚对当年妨碍自己坐上皇座的豪格也施予毒手。在顺治元年,这位往日的政治对手被多尔衮罗织一些罪名,从而公报私怨,先是把豪格废为庶人,后来拘禁冤死。在政治斗争中,亲情变成无情,杀戮是最终的手段,而死亡将是失败一方的归宿。豪格死后,他的福晋又被多尔衮纳为自己的女人,这对于当代人来说,丈夫被杀了,妻子又被占了,虽说人死了不明后事,可是豪格的女人却甘愿成为多尔衮的女人。我们看到了人性脆弱无情的一面,同时也看到政治场上的残酷无情。读清史,我们看到女人的身上总是缺少爱恨情仇,这和现代戏剧中的清宫女人相比起来,那可是两个极端,一个真戏假演,一个假戏真演;一个人性麻木无情,一个过度夸张做作。因为,我们在这些嫁来嫁去的女人身上看不到真情和爱恨。但是,如果要真的写出清宫女人的风流故事,一定不亚于汉唐风流事。

与多尔衮一起辅政福临的济尔哈朗,看到豪格的下场之后,心也变冷了。为了不卷入这场血腥的政治斗争,他对多尔衮总是退避三舍。同时,为了不让多尔衮加害于他,他表现地非常弱势,不仅对多尔衮言听计从,而且要把权力交出去,但是,由于他之前与豪格是同一党羽,多尔衮并未就此放过他,在顺治四年将他的官职罢了,并降为郡王。豪格的死亡和济尔哈朗被黜罢,为多尔衮清除了政治上的对手,从而让他的权力得到了空前的强在,实际上朝中大权都落在他一个人的手中。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权力落到了一个人的手中,他就想过着和皇帝一样的生活了。多尔衮这个人骨子里就不检点,他心里也一直对福临这个小皇帝或多或少有些看不起,你福临这个皇帝是我让你当的,你福临能有今天,也完全是我多尔衮一手拉起来的,你能享受的,我更能享受。这都是人的心理常态,确实没有他多尔衮就没有福临的今天,对于年少的福临来说,他不懂得什么叫傀儡,但凭着孝庄皇后对他的护佑,才在一个年幼无知中成长起来。

孝庄皇后对多尔衮的做法虽然也有想法,但也是只能争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候还不得不偷偷讨好多尔衮。

多尔衮命史官为他写起居注,这可是帝王才享受的事情,他这么做完全把自己当成了皇帝来看。如果说写起居注是内事,那么他把自己的府第建造得比皇帝居住的地方还要豪华,规模要比皇帝居住的地方大,那就是明目张胆的行为,可是谁也不敢哼一声,因为朝中大事都掌控在他的手中,皇帝也把权力交到他手里。孝庄皇后为了儿子的自然成长,采取了迁让和忍受的做法,她也许对这个狂傲的男人有所忌讳,也有所爱慕,但她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儿子将来能成长起来,然后把权力收回来,不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朝中只有睿王一人,而完全忽视皇帝的存在,因为他是先帝的女人,也是当下皇帝的母亲,她明白自己背负的责任。所以她不得不采取忍让的态度,同时也给多尔衮载上高帽,只有这样做,才能保全儿子的帝位。

顺治元年,多尔衮被封为叔父摄政王,转而又接着转为皇叔父摄政王,到了顺治四年,多尔衮不再在皇帝面前跪拜,这在中国封建王朝中,丧失了君臣之礼,可多尔衮明摆着和皇帝“平起平坐”和行为却没有人敢指责。

且说孝庄皇后的私人生活,在皇太极死后,她仍是一个激情四迸的女人,此时的她感情寄托在何处,为了政治利益,她又委身于哪些男人?

在清代历史上,留下了一个谜团——孝庄皇太后是否下嫁给摄政王多尔衮。

虽然有许多说法是皇太后下嫁给多尔衮的,但史学界对此事却存在争议。可是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推断,孝庄嫁给多尔衮的事实是成立的。比如,福临称多尔衮为皇父,朝臣在上疏的时候也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逢年过节或是典庆大礼中,文武百官也一起跪拜多尔衮和福临。其次,孝庄皇太后下嫁多尔衮的事,不仅当时史书上有多种说法,在民间也流传甚广,我们今天查证许多清代文字,都可以见到孝庄下嫁多尔衮的地方。比如在张煌言的《苍水诗集》中有一首诗《建夷宫词》,是这么写的:

上寿筋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从时间地点人物来分析,这首诗绝对是描写孝庄皇太后嫁给多尔衮的,因为慈宁宫的太后只有两位,一位是年近五十的正宫孝端文皇后,而当时的多尔衮只有三十多岁。另一位就是比多尔衮小两岁的孝庄文皇后,从年龄上来看必定是孝庄皇太后。但诗歌本属纯文学,我们只将其作为参考的资料。

从后人整理的清朝礼部档案来看,也发现“皇父摄政王”这些书面说法,而且与“皇上”的格式一样。在许多上疏的奏折中都多称“皇父”,以及在多尔衮死死后,在追论他的罪状中也说他自称“皇父摄政王”,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明摆着我就是皇帝他爹,而且帮皇帝处理朝政。“皇父”之称足见孝庄皇太后就是多尔衮的合法老婆了。

还有一件事足以证明孝庄皇后是下嫁多尔衮的。

顺治亲政之后,多尔衮到外面去打猎时死于喀喇城,死后被追谥“诚敬义皇帝”。“皇帝”二字看起来莫名其妙,但孝庄和顺治以“皇帝”追谥予他,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说明了多尔衮就是皇帝他爹,按皇权传授的方式,子承父皇之位,所以说多尔衮在顺治帝少年时的实权相当于皇帝,又是他的继父身份。同时,多尔衮还以皇帝的丧仪出殡,神位附太庙,这种待遇除了皇帝及皇帝的生父才有资格享用。这样的追谥和葬礼,如果说孝庄皇太后没有下嫁给多尔衮,那就说不通的,不过深宫深深深几许,又想为前夫保节,又想为儿子护法,又想为自己留名,又想解除寂寞岁月,在伦理道德和封建礼节的约束下,孝庄皇太后一边充当有气节的好母亲,一边充当有情欲的好女人,在个人生活和政治变节中交换不同的角色,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从蛛丝马迹中,精明的文化工作者还是找到了她下嫁多尔衮的证据。 凭着矛盾的心理,在福临亲政不到两月的时候,想到多尔衮已经死了,过去与他的关系可以一了百了,为了抹去这个“父皇”的身份,同时为了演好孝庄皇太后没有下嫁多尔衮的假象,他们罗列了多尔衮的种种罪状,削去一切称号,并且没收了所有的家产。这是政治斗争,是为了清除强势的“多党”,也看出孝庄皇后苦心设计的一幕。

也许她心里有爱,但政治利益大于一切,她是明白人,所以不得不从大局着想。

最为后人疑惑的是,孝庄皇太后死后没有和皇太极合葬在一起,说明孝庄已经改嫁给多尔衮,不可以和皇太极合葬在一起,但又顾及王朝子孙的颜面,也没有和多尔衮合葬在一起,只好独葬在关内。这件事对于孝庄皇及后是否嫁给多尔衮的,这也是一个推论。


图片发自简书App

许多历史评论家对孝庄皇太后嫁给多尔衮有不同说法,有人说皇太极并不喜欢孝庄皇后,而年龄与孝庄相仿的多尔衮是个痴情的汉子,从第一眼看到孝庄皇后就深深地喜欢上这个蒙古女子,只是苦于他是皇太极的女人,所以这种想法也不过是个白日梦。虽然多尔衮的女人不少,而且生活极其放纵,比如他杀死豪格之后强娶豪格的妻子,又一连娶了战败国朝鲜国王室两位女子等,但仍不能消除他对孝庄皇太后的爱意。在皇太极死后,孝庄皇后刚好处于虎狼之年,处于这个年龄的女人受不了后宫寂寞,一个苦苦暗恋,一个寂寞难耐,于是干柴烈火就这样燃烧起来了。

有人认为他们的爱情可歌可泣,也有人认为他们的爱情伦失纲常伦理,对于爱情,理解的角度不同,也不免让人的爱情观有所不同。

有一些历史评论家认为孝庄皇太后下嫁多尔衮是为了一场政治婚姻,与爱情基本无关。为了稳定福临的皇位,只有嫁给多尔衮并加封他为皇父摄政王,才能打消多尔衮夺走皇权、皇位的念头。所以,孝庄皇太后在迫于时势嫁给了多尔衮,从而让多尔衮减少了觊觎皇位的心机。表面上看,多尔衮并没有当皇帝,但他手中的权力却高高在上。籍于前车之鉴,历史上的秦始皇曾因母亲赵姬私通嫪毐而大开杀戮,不仅嫪毐极其两个孩子被杀,连把嫪毐送给赵姬的吕不韦也逃脱不了。多尔衮明白,要是福临是一个有能力有作为的人,那么在他亲政那时起,他将没有好日子过,所以多尔衮有意让福临荒于学业,朝臣曾多次给福临请老师授业,也被多尔衮挥手作罢。在清稿史上,顺治皇帝福临到了十四岁要亲政时仍然无法提笔批奏,因为他看不懂汉字。这是一个皇帝的悲哀,也是权力压制之下的悲哀。可见这场婚姻虽然稳住了一个皇帝的地位,造成了一个无能的皇帝。孝庄皇后考虑的是一个儿子的权力转移,而忽略了辅佐一个皇帝的能力。也许对于一个满族女人来说汉语言文字并不重要,她认为这是一个满清的王朝,却不懂得这是统辖的都是汉人。

且说多尔衮死后,他的党羽也被清除了,原本沉寂已久的济尔哈朗接下多尔衮的职务。此时的顺治帝安心理政,同时还努力学习汉文化,并亲自批阅奏章,还放宽了任用汉人当官的政策,努力整顿官吏,大清的政治面貌在君臣同心下焕然一新。

到了结婚的年龄,出于政治利益和家族的利益关系,孝庄皇太后让自己的侄女蒙古科尔沁贝勒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嫁给福临。前面说过蒙古女人嫁给满清王室是一种习俗,因为蒙古八旗对于清王朝的建立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劳,她们在皇室的地位和满族女子一样高贵。

对于这桩婚事,顺治皇帝并没有和皇太极等前人一样,他不习惯于这种政治利益下的婚姻,虽然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个聪明漂亮的姑娘,但性情上却和顺治帝合不来。这位皇后本来就是个贵族女子,在生活打扮上极其奢侈,嫉妒心也很强,结婚不久,顺治皇帝对她就冷眼相看了,他觉得这个女子缺少矜持的一面,对人也过于傲慢,不由心生厌烦,想要废掉博尔济吉特氏,重立新皇后。

皇帝废立皇后是朝廷大事,这门婚事是孝庄一手主办的,这么一废,孝庄可不好向族人交待,也觉得自己没有颜面,于是千万好言相劝,可是此时的皇帝已经长大,认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从而和孝庄皇后争执不下。孝庄无奈,只好托各位大臣好言相劝,百般阻挠,但是顺治帝早就铁了心,他非得把蒙古科尔沁贝勒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休了不可。孝庄皇太后看到自己的儿子这般固执,认为他长大了,是个有主见的皇帝了,出于天子至上的尊位,如果自己过顺治帝过不上,大臣们也是不服的,所以同意了儿子的做法,不得已把博尔济吉特皇后降为静妃,并且让其到侧宫居住。

再立皇后的背后,孝庄皇后和顺治帝之间有一个交易。你顺治把皇后降为静妃,这事我孝庄同意了,但好歹博尔济吉特皇后是我蒙古族的女子,如果你就这么废了,不仅我无法向族人交待,在政治上也会可能带来不良的影响。这看起来不仅仅是一个女人的事情,而是两个种族之间的问题,是关于政治关系的问题,你得答应我再娶一个蒙古族的女子进宫为妃。福临是个懂得进退的人,既然朝廷上下以及母后都同意了,自己也就退一步,同意纳孝庄皇太后指定的蒙古科尔沁多罗贝勒之女博尔济锦氏进宫为妃。

这个新纳的妃子博尔济锦氏是个很漂亮的女子,试想这下也是可以让她当皇后了,可是顺治皇帝却迟迟没有把皇后的位子让给博尔济锦氏来坐,这让孝庄皇后看来可是不理解了。到底顺治皇帝心里想的是什么呢,大家都不明白,他对这位漂亮的蒙古姑娘不冷不热,并没有多大的性趣。原来,他心里一直装着一个姑娘,这个姑娘就是董鄂氏。

董鄂妃是何许人,至今对于她的出身仍不太明白。

有人说她是董小宛。当时清军占领南京之后,董小宛被掳到清王府,顺治对他一见钟情,从那之后就心魂不定,非要娶董小宛不可。可是,从时间来看,顺治娶妃的时候董小宛已经死了,而且董小宛比他还大十四岁。

还有一种说法:董鄂妃是他的同父异母弟博穆博果尔(清太宗第十一子)襄亲王的福晋,这可是弟弟之妻了,顺治心里一直想着弟媳董鄂氏,于是他在弟弟出征的时候和寂寞的董鄂氏好上了,等到他弟弟回来之后,发现了董鄂氏被顺治皇帝霸占了,在尊严面前,不由选择自杀身亡。但据考证他的弟弟博穆博果尔的生辰(1642年1月20日-1656年8月22日),那么他的弟弟十四岁就死了。《清史稿》上也这么记载:“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太宗第十一子。顺治十二年,封襄亲王。十三年,薨,予谥。无子,爵除。”同时,据《爱新觉罗宗谱》记录:“(襄亲王)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和硕达尔汗巴图鲁亲王满朱锡礼之女。” 博穆博果尔虽然娶妻了,但这个女子并非董鄂氏,所以这个说法是没有依据的。

据《清史稿·后妃传》记载,顺治共有两个皇后和十五个妃子,但他最宠爱的是董鄂妃。《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有如下记载:孝献皇后,栋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皇贵妃,行册立礼,颁赦。上皇太后徽号,鄂硕本以军功授一等精奇尼哈番,进三等伯。十七年八月,薨,上辍朝五日。

从上面这段话来看,董鄂氏是内大臣鄂硕之女,年十八嫁给顺治了。后人虽然杜撰了一些故事来吸引读者的眼球,故事的情节虽然让人难忘,但这是一种不负文责的行为,我们读史,还是以正史为准。

董鄂妃不仅是个漂亮的女人,更懂得体恤身边的人,这一点也是顺治帝疼爱她的原因。顺治帝把董鄂妃纳进门后,又想第二次废皇后,他觉得德才兼备的董鄂妃才配当皇后。此事被孝庄皇后知道后,她马上旗帜鲜明地反对。朝中大臣也知道,蒙古人为大清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二次废除蒙古女人的皇后之位,对大清帝国的基业会十分不利。这种绑定政治利益的婚姻,一旦激怒对方,可能会出现满蒙不和的局面,所以,孝庄皇太后这一次不再让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前文说过顺治也是个倔强的主,他死活都要立董鄂妃当皇后。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个女人在后宫中的地位,最主要是由名份来定,皇贵妃是低于皇后的名份,将来对自己和子嗣的生死安危都起着决定的作用,所以后宫女人除了争风呷醋,还会为了名份血腥争夺。前面几章里说到的武则天、吕后对后宫无情杀戮就是比较明显的事例。对于废旧立新之事,顺治帝和孝庄皇太后闹得不可开交,在孝庄皇太后的阻拦之下,顺治帝把太庙匾牌上的蒙古文全抠去了,意思是我才是一国之君,我有权力行使自己想要做的事,而你却为了蒙古女人与我争斗不休,我这下就削去蒙古人的功绩,看你还要不要阻拦我。处于这种情况,那位蒙古皇后应该和皇太后站在一起,可是这位皇后心胸狭隘,看到顺治皇帝这么做,反倒怨恨起孝庄皇后来,说是孝庄皇后没有干预此事。孝庄皇太后为此事气得病倒了。董鄂妃看到母子争吵得没完没了,她是个善良的女子,不愿看到顺治帝和孝庄皇太后如此大动干戈,伤了和气对谁都不如,而且自己是后来的,总不能喧宾夺主,于是她又尽力调和这对母子,说她不想当皇后,不能为了个人的利益而破坏了全局,这才平息了这场废旧立新的风波。后来,孝庄皇后并不倚重于那位族内蒙古皇后,凡事都和通情达理的董鄂妃商量,这对婆媳的关系处理得很好,给后人留下了不少佳话。

顺治十四年,董鄂氏产下一子,她的孩子在这个世上停留了四个月就夭折了。十月怀胎的苦,刚为母亲的欣慰,一下子变成一场空,董鄂氏在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丧子之痛让董鄂妃变得精神萎靡,食无欲,睡不着,久而久之,抑郁成疾,终于在顺治十七年病故了。

失去了心头最爱的人,顺治帝变得十分颓废,说是丧子的悲伤使她抑郁成疾,在董鄂妃死后不到一百天,他也驾崩了。

对于顺治帝的死亡,《清世祖实录》是这么记载的:“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就这么简短的记载,没有说明他是怎么死的,在顺治朝的翰林学士王熙的《自撰年谱》却写他在进入养心殿后,顺治帝对他说是得了痘证,恐怕好不了。故而说,他是犯了痘症(天花病)致死的。

又有《起居注》记载康熙即位之后不久,孝庄皇太后经常到五台山烧香拜佛,说其目的是为了寻找顺治帝,因为董鄂氏死后,顺治帝十分悲伤,对世间万物无欲无求的他,只好剃度进入佛门。

据《续指月录》所载,顺治帝也叫僧人为他剃度。

有一说法更为可疑,说顺治帝是在厦门被郑成功用大炮轰死的(2004年4月20号《厦门晚报》头条《延平王起义实录》)。

对于顺帝的死因或去处,没有完全的文字记载,这也成了一个谜团,我们就不必要再做深入探讨了,接下来看看顺治帝走(死)之后,孝庄是怎么辅助新主的。

在顺治帝死前,留下传位给玄烨的遗嘱。玄烨继承皇帝之后,改元康熙。为了避免以往摄政王专政的权力集中制,皇室起用了四大老臣鳌拜、索尼、遏必隆和苏克萨哈辅佐新主。

当时候有个叫周南的秀才从安徽来到北京,他是前来跪求孝庄皇后垂帘听政的,我们今天看起来,周南能有这个进入皇宫发言的机会,可想康熙时期已经是一个非常看重并重用汉人的时期,也是一个开明盛世的开现象了。这周南只不过是个秀才,充其量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并不优秀的大学生,他竟然风风火火进入朝中发出这样的建议,放在现在,我们都认为这人可能脑袋瓜有问题了,或者是想通过拍马屁谋得一官半职,所以才冒着杀头的罪行来干预朝政,可谓是天下什么人都有。

孝庄并没有采纳这个秀才的建议,因为清初总结了历史上外戚干政亡国的事例之后,规定后宫不准临朝干政。孝庄有临朝听政的资历,但她不敢违背了满清王朝“外戚不为政”的规禁,一旦自己这么做了,不仅让后宫女人将来也会滋生这种念头,也给人落下大清江山被外戚掌控的话柄。

孝庄是个明白人,只要有四大能臣辅政康熙,就不怕出现多尔衮那样的人物。如果有一方想要越权,还有三方抑制。何况,对于朝中大权的行使,只有康熙才是最高权力行使者,而她才是康熙背后真正的策划人。在孝庄的栽培之下,康熙年纪轻轻就显露出治国安邦的才能,在中国历史上,正是这个皇帝统领大清帝国走向了繁荣富强,成就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在金庸小说《鹿鼎记》中曾看到过一个欺负小皇帝康熙年幼无知的人,他就是武艺高超、臂力过人的鳌拜。鳌拜戎伍出身,为人专横,他看到康熙年纪尚少,由于建立自己的党羽,对于一些异己的朝中大臣一一排斥,并想方设法置于死地;索尼年老了,为人有些怕事,所以只求明哲保身;而遏必隆生性软弱,平时多依附鳌拜,对鳌拜言听计从;当然,也有用心辅佐皇帝的,这个人就是忠直的苏古萨哈,所以他也成为鳌拜报复打击的对象。且说康熙六年,亲政的玄烨只有十四岁,此时的鳌拜无视皇权,一意孤行。苏克萨哈一直以来受制于鳌拜,所以在皇帝亲政之后也感到可以松一口气了,于是向康熙皇帝上奏辞职,意在不想与鳌拜同朝为官,只想请求去为先帝守陵。鳌拜知道,苏哈萨克这是和他唱红脸,想以皇帝要挟他,于是与党羽一起罗布了苏哈萨克的二十四条大罪。对于一名忠臣来说,这二十四条大罪是“莫须有”的罪名,还没有等皇帝发话,鳌拜就将苏哈萨克拘捕入狱。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大臣,要杀要剐也轮不到一个同级的官员来论处,可是鳌拜却无视皇帝的存在,竟然将苏哈萨克拘捕入获,而且要杀害,这可是把揽朝政的行为。

这件事后来被康熙皇帝知道了,他坚决不同意判处苏哈萨克,可是鳌拜却在皇帝的阻拦之下将苏哈萨克处于绞刑,并且诛连九族。这明罢着你皇帝不是皇帝,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看谁斗得过谁。可是鳌拜的做法也给自己挖好了坟穴,他对这个十四岁的皇帝太不放在心上了,而此时的康熙却已经是个有主见有谋略的人。

面对倒行逆施的行为,有些人慑于鳌拜淫威,纵使是心时不爽,也不敢表露于形色。就是孝庄也不敢站出来,但她早就教皇孙布下了一盘捉拿鳌拜的棋。她让康熙找来一批年龄相仿的孩子,天天在皇宫里练摔跤,对于满清子弟学摔跤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所以鳌拜也并不太在意。康熙八年,有一天鳌拜进宫要见皇帝时,这群结实健壮的小孩子在康熙的一声号令下,全都涌上去,把鳌拜擒住了。这下行恶一世的鳌拜可就成了落网之鱼,逃也逃不了,他的党羽也被连根拔除。

在鳌拜党羽铲除之后,玄烨才真正亲政,在孝庄的教诲之下,他唯贤是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成为一代英明君主。让清王朝的政治局面从动乱中过渡到稳定,经济也从萧条走向繁荣的局面,这些成就都有孝庄的一份功劳,因为她为清王朝倾注的心血不少。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94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71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21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2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42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9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3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4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55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94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2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