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9 13:03 发表于四川
《一荤一素》——毛不易
长期以来,我都很喜欢充满生活气息和人间烟火气的地方。
菜市场、小集市、生鲜超市,我都很喜欢。
我喜欢那种热热闹闹。大家熙熙攘攘挤在一起买东西,嘈杂但不吵闹,每一个声响都是热烈生活的证明。
以前逛菜市场的机会比较少,因为一般都在学校,所以逛超市的机会多一些。
我真的很喜欢逛超市的生鲜区,看看蔬菜,买一点水果,看着水缸里的鱼翻身吐泡泡。
我也很喜欢推推车。感觉这件事情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小时候我都跟我妹抢着推。
推车的时候助跑一段,撑在车上双脚离地的滑行是我最喜欢的项目,目前为止暂时还没有发生意外。
这一两年自己一个人在成都生活的时间多了起来以后,去菜市场的时间就更多了。
我妈和我外婆总觉得超市的菜不新鲜,总是让我早点起床去菜市场。
虽然他们的早点是6点,我的早点是8点。不过只要能到菜市场买菜,也算勉强达到了他们的要求。
我们家附近走两百米再过一条马路,就有一个很大的菜市场,隐藏在居民楼的后面。
逛菜市场是一场隐性的博弈,和其他顾客,以及和你自己。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辆小推车是判断你是否是个菜市场熟客的标准。
但我之前用的被我外婆拿走了,所以我只能拎着一个布袋子。
然后回家就被勒的一胳膊印子。幸好是布袋子,塑料袋子更疼。
不过以我的年龄,也很难展现出熟客的气质。
逛菜市场,重点体现在一个逛字,所以不能着急,要走走看看。
我的经验是不要在入口一百米的地方轻易下手,越走到里面菜品的价钱和质量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不过也不一定,因为我外婆最中意的肉铺和鸡蛋店就在入口的地方。
每个人在菜市场都会有几家很中意的店,我外婆有一家肉铺,一家蔬菜铺,一家鸡蛋店和一家豆腐店。在她的带领下,我也经常去这些店看看。
我也有自己中意的店,有一家水果铺,一家蔬菜铺,和一家小龙虾铺。
很可惜今年我中意的小龙虾还没有上市。
很纠结该用“店”还是“铺”来形容市场上的商户,因为只有一小部分人有所谓的铺面。绝大部分人都是在路边支起一个摊子,还有很多人摊子都没有,蔬菜水果就放在铺了一片麻袋的地上或者用担子挑着的竹筐里。
有的时候为了让蔬菜看上去更新鲜,夏天的时候也为了降温保湿,会给蔬菜上喷水。
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更仔细一点。就像首饰店里开大灯一样,喷了水会迷惑蔬菜的质量。
今天买了莴笋。我们这边莴笋分三种方式卖,一整个卖,然后莴笋叶和莴笋各自单卖。
一整个莴笋买回去我经常吃不完,莴笋都放干了。所以我就单买莴笋叶。
新鲜切开的莴笋会流出白色的汁水,拿起来看看切口也没有干燥裂开或者发黄,说明很新鲜,购入。
春天是吃笋的季节,不过这个确实超出了我的知识范畴,因为市场上的各种笋差距实在太大。有拇指粗细的,也有胳膊粗细的。
虽然我喜欢吃笋,但家里很少做,为了保险起见还是买了拇指粗细的,至少能保证很嫩的口感。
对于我一个人的饭量来说,两个洋葱我可以吃一个多星期。洋葱买回去之后要放在冰箱里冻一会,最好是放在冷冻室,这样切起来就不会太辣眼睛。切的时候避开带根须的尾巴部分,这是从B站美食up主那学来的小窍门。
但不能冻太久,因为冰坨子切不动,来自一个曾经想用砍刀切洋葱的人的忠告。
我真的很喜欢吃洋葱,但我喜欢碎碎的,炒的软软的甜甜的洋葱,生洋葱于我而言有点过于刺激了。
逛的时候发现已经有卖丝瓜的了。可恶,要在它应季大量上市之前赶紧离开成都啊。
小时候每到丝瓜应季的时候,我外爷天天都会买,做法永远都是炒着吃,属实是吃伤了。
南方的菜市场还会有很多野菜,上次的槐花这次的椿芽。
我外婆曾做过一次,我当时以为是她的做法有问题。回北京跟姐妹们又吃了一次,嗯,确实是我吃不惯。
随着樱桃的大量上市,菜市场今天最便宜的价格已经降到了12块。
在菜市场买水果的要义就是,先尝一尝。一般小贩都会很爽快的同意,只要你不过分拿太多。
路过我外婆中意的豆腐店,买了一些豆芽。
想起来昨天刷的一道经济类常识。犹太人说“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因为豆子卖不出去可以长豆芽,豆芽卖不出去可以长豆苗,豆苗卖不出去可以移到花盆里当盆景(不是很懂这玩意有什么好看的),盆景卖不出去就栽到地里重新长豆子。问,要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换,农民应该在什么时候卖出去。
答案是能卖掉的时候卖出去,因为不管市价如何人们偏好如何,卖不出去一切都是空话。
犹太人真应该来中国看看,一家豆腐店能处理豆子的方式可比他们多的多了。
虽然但是我除了豆腐之外并不爱吃豆制品。
突然觉得自己很好笑。我一向宣扬自己除了苦瓜不偏食,写篇推送发现自己好多不爱吃的。
当然因为过敏还有好多不能吃的。
除了瓜果蔬菜肉蛋鱼,这个菜市场里还有很多其他的商品。
有好多种花花。很随便的价格标签,很随便的花盆,很凌乱的花枝,但开的很好的花花。
又想起我的栀子花了,希望能养开花。
有各式早点,还有小学的时候学校附近卖的老式蜂蜜面包,小时候觉得这就是最好吃的了。
有卖打折的衣服帽子包包的。我去年夏天在菜市场,因为买菜的时候不方便打伞,为了遮阳买了顶帽子,今年回来又不知道在哪儿了。
有各种小摆件,这个迷你财神爷还挺可爱的。
有摆着骆驼卖骆驼奶粉的,有卖各种保健品的,周围围着好奇的大爷大妈。
他们的原则是:免费的不错过,要钱的不停留。
还有免费测血压血氧的,卖跌打损伤膏药的,看牙的。
只能说这两个人是一个真敢给看一个真敢给看啊。
我这个年纪的人在菜市场很少见,大概是很少有我这个年纪的人在工作日的八点这种时间还有闲余。
除了我这个市场上只剩下两个年龄段的人,话说很多讲价讲到飞起的阿公阿婆,和他们牵着抱着推着牙牙学语的孙辈。
我暂且还没掌握讲价这一菜市场绝杀技,但至少买的都是自己爱吃的。
现在菜市场都是二维码支付了,微信支付宝都可以,再也没有过去免零头的好时光了,还有点惆怅。
阿公阿婆眼里看到的更多是今天的菜新不新鲜,孩子有没有哭闹嘴里有没有出现什么不明可疑物。
而不那么注重于买菜的我,就可以多抬头看看。
每次来菜市场其实并不着急着赶紧回家,也并不执著于一定要买到物美价廉的菜,只是很享受这个过程。
抛开生活中其他琐事,像和几千人竞争一个编制一样努力的和大妈大叔抢新鲜大蒜。
不必去考虑明天会不会是世界末日,不必担心毕业找不到得到工作。所有的人生计划在这一段时间内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备忘录里的买菜清单。
自己买自己喜欢吃的菜,踩着阳光回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顿饭,再向世界骄傲的宣布我不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