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04年,而我的家乡江华瑶族自治县自成立起,到这一年已经快50岁了。
我出生时,我的家乡作为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的小县城,经济很不发达,在我看来,一个地方经济发不发达最明显的一点,体现在于那儿的路。当时的家乡,农村里的路几乎是纯靠人走出来的,因此都是些羊肠小道。靠近县城的路稍宽些,该是请挖掘机挖过,然后周围的村民又自发地修理过的。但是那条路仍然十分颠簸,因为那条路非但不平,还是中间突起,两侧陷下的,还时不时有突出的大石块儿。想来把它横切开,应该是大致呈现出一个“凸”字形的。所以开车经过这条路须得十分小心,稍有不慎,便会摔得“人仰车翻”。
小时候,家里有辆摩托车。爸爸每天都会骑它上下班,在我耳里,爸爸的摩托车的声音总跟别人不同。每当爸爸的摩托车到门外的巷子口时,我总能分辨出来,早早等在门口。在爸爸进门前再搭一程,爸爸总会哭笑不得地停下来,把我抱上车,有时还会带我出去再玩一圈,那是小时候的我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候。
小时候的我似乎总是爱生病,好多次都是在冬天半夜发起高烧,把爸妈吓得不轻。每到这个时候,爸爸就会骑上他的摩托车,妈妈就会用一块厚毯子严严实实地裹住我坐在后面。路程具体上是什么样的,我已经记不太清了,总之要经过那条截面为“凸”字形的路。路旁是两个小山丘,上面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种下的松树林,寒冷的夜风吹起,林子里便发出“呜呜”的,像哭一样的声音,这声音常令我感到毛骨悚然。但是妈妈会紧紧地抱住我,不停地安慰我,渐渐地,我就会安下心来睡着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上完了小学又上中学。家乡也在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着:一条条平整而开阔的马路蜿蜒这穿进了村子里,一幢幢华丽而大气的高楼大厦在街道旁林立,一条条脏乱的街道变干净而整洁……
当初的少数民族贫困县已经摆脱了绝对贫困,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特色产业,经济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看着家乡日益发展,变得越来越漂亮,我们心里有着说不出的自豪和骄傲。
2021年,我迎来了人生的大考——高考,紧张的查分和志愿填报之后,我最终收到了衡阳师范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九月中旬,我第二次离开了这个我生活了十七年的小县城,来到了离家三百公里的衡阳。来衡阳的那天,我五点多就起床准备出发了。刚出发时,天还是灰蒙蒙的,还没睡醒的我,睡眼惺忪地望着窗外的景物,眼见着熟悉的街道渐渐变得陌生。之后,太阳出来了,火红的一颗,可惜手机镜头记录不下这令人震撼的画面,我只能用目光不停地追随着它,这时离家的悲伤并未影响到我的心情。到了学校安排好一切之后,终于只剩我一个人的时候,内心的迷惘冲淡了来时的兴奋劲儿,我开始思念那个离这里三百多公里的小县城。
不知不觉,又到了盘王节,朋友圈里到处都是转发现场并配文:“想家”的动态。看着视频里切过我的母校,不经有些失神,脑海里是拍毕业照时定格在照片里的一张张照片。想到四年后,我能够回到家乡为家乡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悬着的心仿佛落下,同时感受到的还有肩上的重担。
我和我的家乡,故事仍将续写。
——作于2021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