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是一个很无趣的人,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大学毕业之前,读书是我唯一的休闲方式,但是毕业之后的近十年,我都与书籍遥遥相望。
因为工作后的日子忙碌居多,学习的方向也偏重于业务知识和实用技术。但就是这样没有继续读闲书,让我这些年的日子过得十分焦虑,人生好像有方向又好像没有,生活好像有依托也好像没有。
去年三月的一天,Charles先生跟我说你得找点事儿干不然总是胡思乱想,要不你写写文章吧。我也是一时兴起动了笔,接着他说你得看书呀,有输入才有输出,我也顺势在网上找各种书单,一本本的读。
日本作家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是我最开始看到过的一本书,因为网络上没有免费分享的电子版,又看到网上有人说这本书真正有用的章节不多,就没再仔细关注。
直到温言老师在饭团读书群开启的第一拨分享中就列举了这本书,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好像错过了一本好书。
通读三四遍之后感觉到,这本书讲述的内容是我阅读之初就需要了解的。不过缘分不论早晚,也许一年前我买了这本书,但是因为能力和心态的差异也看不出它的价值呢。
所以读书有时候也有奇妙的缘分,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幸好在最适合的时间遇到你。这就是我想对奥野宣之的这本书说的话。
奥野宣之是日本著名的信息管理大人,笔记专家。毕业于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他在利用新闻出版经验进行网络与杂志专栏撰稿人的工作以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NHK 和TBS 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是作者总结了多年的读书经验而提炼出的笔记本阅读术,内容简单亲民,言语平和朴实,对于有精进阅读成效需求的人来说,非常值得一读。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超实用笔记读书法”,顾名思义,作者把笔记作为贯穿全书的线索,讲述它在选书、购书、读书、整理和活用中的巨大作用,而这五个阶段完整地囊括了阅读的整个过程。
如果你想真正读懂一本书,想从书中提炼对自己生活真正有益的内容,或者仅仅想改善读过就忘的现状,都可以看看这本书。
(二)
我觉得奥野宣之的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最大的效用不是教你怎么高效能地做笔记,而是引导你转变读书的方法和态度,进而影响到你的思考方式。
全分为五章,逐步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五方面来阐述笔记本阅读术。笔记是这本书的核心,也是读者应该时刻带着去思考书中内容的工具。
第一章是总括内容,主要介绍了作者总结的“笔记本一元化”的技巧。
一元化笔记有两重概念:
其一,是把笔记贯穿于阅读过程的始终,从搜集书籍信息时就开始记笔记,直到写完笔记或书评后反复阅读再记录;
其二,是在阅读书籍的时候,将自己所有的想法、摘抄、信息、体会等全部记在一个笔记本里。
这就是作者所谓的“一元化信息”管理术,这种一元化信息记录的好处就是怎么样你都能继续写下去,还可以把所有的信息打包避免因为零散记录而丢失一些内容。
第二章主要介绍怎么样用笔记管理选书和购书,我觉得可以作为参考但是实际指导意义不大。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用电子信息可以轻松地完成书籍搜索、查询、登记和对比工作,也更有条理。
查询各购书网站的同类型书籍推荐就是很好的方法,在豆瓣创建豆列是我跟着温言老师刚学会的书籍列表法,感觉也比作者提供的方法更便捷。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全书的重点,分别介绍读书、记录和提炼、输出的内容。笔记读书法到底是什么神奇的方法,就可以在这两章里找到答案。
这两章内容逻辑很清晰,从如何做笔记、笔记的类型、如何重读笔记、如何定位信息等几个方面阐述作者的独特阅读术。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作者自己总结的“葱鲔火锅式笔记法”,我觉得可以用中国话总结成“小葱拌豆腐式”笔记法。
读完书写笔记的时候,除了记录
1)写读书笔记的时间、
2)书名
3)作者名以外,
还要记录
4)内容的摘抄
5)自己的评论。
“摘抄”和“评论”就分别是大葱和鲔鱼,即小葱和豆腐,主次分明、颜色分明、相互对照、彼此印证。
这种方法说起来简单,实际做起来确实不容易。比如说不知道从哪里找重点来摘抄、想抄的内容太多怎么办、抄着抄着被打断或者烦了累了怎么办?这是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我自己就经常被这些问题困扰。
而这就是作者异于常人之处,也是特别值得学习的地方。奥野宣之在前言中就说,坚持是最重要的阅读术。在这里,他给出的解决方法依然围绕着“坚持下去”展开——即从最简单的话开始写起。比如,可以写下“这是一本好书”,“这段话对我的触动很大”这样的话。即使用最简单的语言记载,也是对自己读书的记录,也能促使自己继续写下去。
作者在书中这样说:“如果一心想写的完美,只会让自己越来越难下笔”。这句话简直说到我的心坎里!
我写读书笔记的时候特别怕中断,总觉得这本书没看完就要记下一本书的内容,到底该不该空出几张纸呢?特别是刚开始读得很兴奋接着却读不下去的书,看着抄了几页纸的内容,真不知道是该撕掉还是留下来。
“一元化笔记”和“葱鲔式笔记”就完美的解决了我的忧虑,我可以在笔记本里想写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怎么写,也不用在意摘抄在什么地方,自己的想法也不必等到写读后感或者书评的时候再写出来,可以完整的原汁原味的保留读书时的思维火花。虽然这样做笔记比较乱,但是阅读之初最重要的还是能坚持下去啊,除此之外都是后话。
当然除了怎么继续下去的方法,作者还用许多的篇幅介绍如何查找重要的内容和能让你心动的话语,具体有三种方法,就是在通读、重读、标记时分别用折角、书签、划线的方式标注不同。这些方法简单易学,随时可以利用起来。
做笔记不是读书唯一的目的,真正吸收书中的内容产生指导自己人生的思想才是目的,这就涉及到读书活用的内容。
人类的大脑根本记不住读过的许多书,许多人也不喜欢一遍遍的翻书重读,而笔记在重读思考时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过前几步的积累,读书笔记记录下来的都是一本书最让人有感触的内容和读书时产生的感悟,重读这些精华内容和感悟就是最好的回味方式。
奥野宣之针对重读笔记提供了几条建议:
1,选择一个重读笔记时间,让自己把这项工作规律化。
2,量化重读频率,可以是一周一次,也可以是三天一次。
3,选择重读笔记的地点,给自己集中精力的独处时间。
4,独创一些笔记吸引方法,让自己爱上不断重读的过程。
我觉得这些做法可以强迫自己不停地翻看和思索,让自己真正做到回头去看。
当然了,一本本笔记按照一元化信息方法记下来以后,内容杂乱不整齐会给翻看重读带来麻烦,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准确定位信息的方法,比如通过添加便利贴或纸胶带做记号、在笔记本上做记号、制作检索标签、在资料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将检索数字化便于查找。
(三)
读完书以后,我按照书中提供的方法做了一些笔记,虽然内容并不多,但是确实迈出了第一步,比之前读完书就忘了里面的内容好多了。
我从高中时就开始记读书笔记,那时候的笔记基本上都以摘抄为主,即便如此,看过的书、心动的句子,仍然像奥野宣之所说的那样,在其后漫长的时间里给我许多的回味和心理支持。这就是笔记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吧!
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我犹豫过一段时间,思考到底该怎么继续下去。读书慢、产出差是我特别懊恼的地方,有时候翻出来读书时候的笔记,看着看着就觉得自己浪费了许多的时间。都说时间是小偷,那它偷走我的岂止是岁月,还有在时间中本来能积累下来的太多太多的能力。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作者这样说:
“至于能否得心应手地做好读书笔记,进而熟练地参考记录过的笔记,都是坚持写读书笔记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收到的效果。所以,为了达到这样的境界,一切都应该以“能坚持下去”为先”。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释然了,虽说浪费了毕业后几年的时间,可是哪怕一直读下来,如果仍然按照原来的方法读,又能有多少收获呢?何况刚工作的几年,我也一直在做各种尝试、学各种知识,只要没有闲着,哪一种经历和积累不是积累呢?如果不是这些年的尝试又尝试,我又怎么能知道停下来近十年后,我还是如此热爱阅读和写作呢?
最后,奉上我在书中总结出来的读书笔记的作用,其中的一部分是我自己使用过并感触到的,有一些是引起我深思的。小小的笔记本,慢慢的积累,量变渐变成的质变,蕴含的能量可能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
笔记的作用:
1,记下自己的心声、感受和想法;
2,整理自己的想法;
3, 加深记忆;
4,寻找经过时间沉淀的精华;
5,管理读书生活,减少藏书量;
6,寻找能与自己长期相处的书;
7, 方便写书评;
8,锻炼写作能力;
9, 作为解忧药,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10,通过信息重组获得新创意。
看完这十点沉甸甸的读书笔记的作用,你是不是也想拿起笔做笔记了呢?
无论你怎么想,通过这本书,我才真正与阅读握手言和。而它也清楚地告诉我,对于阅读和写作,我的直觉和选择,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