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材所安排的古诗,我以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语文教学能够进行文化理解和传承,古诗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古诗里可以看到非常多的民俗文化、社会文化、田园文化……当然,其实还有更重要的汉语言文化。但是,统编版教材既然是以“双线组元”的形式进行编排的,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古诗教学需要落实语文要素吗?
我认为,这是自然的。我们来看四年级下册第第一单元的《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 村居》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纯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语文要素则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很显然,这三首古诗非常鲜明地突出了人文主题,它们都描绘了一幅恬淡素朴的乡村风景,画面十分和谐。那么,我们当然可以理解,在教学统编版教材编入的故事时,也是需要落实语文要素的。
那么《古诗词三首》的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如何落实语文要素呢?
很显然,这首古诗的关键语句是“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因为这句才真正抒发了一种调侃的情绪。是啊,原本那春景是多么热闹啊,梅子金黄,杏子很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疏,是多么有意思的春景啊,然而……此时却没有人来过问,这是为什么呢?或许是农民们正在期待吧,或许是农民们正做着其它的春忙呢,反正一种幽默的、调笑的感觉就在那“无人过”“惟有”这关键词语里,一种即将到来的丰收喜悦可能也藏在其中呢,农民正偷偷乐呢!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便要让孩子们抓住这一句想象,此时农民们在干什么呢?他们为什么不来到这即将丰收的田园里呢?这样,孩子们就体验到一种喜乐了。
第二首《宿新市徐公店》呢?不用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关键语句。一切都是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儿童也仿佛那新春吧,此时万物正在悄悄鼓动着生命,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展示自己掩藏了一冬的力量呢。那孩子从哪里来的呢?一定是从那“一径深”的尽头来的吧?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想象:他们是如何追赶黄蝶的,当时心情如何?在那早春的景色里,我们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第三首《清平乐 村居》的关键语句自然便是那“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了。是啊,正是那夏季时分,那矮矮的茅檐,那青青的草儿,那潺潺的溪流,那好听的吴音,那琴瑟和谐的老夫妇,最关键的还是那大儿、中儿、小儿,那老夫妇看着看着,你看着看着,难道不开心吗?大儿中儿懂事,小儿又带来了天伦之乐,啊,当我们读到这样的词句时,难道不是那样陶醉吗?让孩子们感同身受吧!
其实,每一首古诗词里,都会有关键的语句或者词语,因为古诗词通常都有一个点题的地方,教师需要帮助孩子们找出来,或者引导孩子自己找出来,结合上下语境,好好读,好好想象,好好感悟,好好体验,然后生出一种情愫来……
【作者简介】陈林,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首届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对象,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主持省重点课题研究,参与省重大教研课题和全国重点课题研究。在《中国教育学刊》《教育学术月刊》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万字以上论文十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多篇,在国内多地及澳门地区执教公开课、开设讲座数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