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如此焦虑

                    -----读“为自己思考”有感

都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但是到了该知天命的年纪,却开始困惑了。在2023年里,生活没有发生大的改变,日子平静如水。却始终处于不安中。面对大环境,害怕那份不确定。那种不安的心来自哪里?如何安顿好这颗心?

一开始看的”当下的力量”,”新世界”,文字没办法同频,大概理解成正念,真我和小我的觉悟。后来看许倬云的”往里走,安顿自己”感叹于许老在人生困顿时期的自我成长,于自身没有太大的参考。直到看了奥赞瓦罗尔的“为自己思考”。

不同于以往的书,我觉得这本书的文字比较易懂,也许是翻译的问题。书中引入了些小故事,角度容易引起共鸣和让读者产生思考。更可贵的是作者给予了一些实践和行动方案。读者容易代入自己的生活,从中得到感悟。

一开始的这段话:“如果你觉得生活沉重,感到难以适应的旧思想,旧模式,旧关系,对原有的生活感到厌倦,那么到了你该蜕皮的时候。”是不是象极了焦虑的你?

那么我们为何开始焦虑?

被算法被大数据裹挟:数字算法时代,每个人一堆的APP,博客,抖音,朋友圈,我们的爱好,观影,阅读,视频都被一切的算法掌控,一堆博眼球的博主让人变的神经质,你会感觉自己混的真差,看的新闻让人觉得世界快完蛋了,你活在一个很糟糕的时代,今天地震,明天战争,要不就是火灾车祸,这一切的一切负面的信息,每天充满了你的头脑,从早上起床到临睡前放下手机的那一刻,那些垃圾让我们被负能量包裹着,让人窒息。

对不确定未来的担心:我们花费如此多的心力,想去预测那些不受我们掌控的事情,为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担忧,我们提前感受了 痛苦,活着想象出来的各种糟糕的局面里,然后为可能不会发生大概率也是不会发生的各种不好的未来惶恐。却不知道人生中大部份事情是无法预测的,与其去担心虚无飘渺的未来,还不如好好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完美主义人格:我们喜欢与人做比较,喜欢看到别人拥有的,却不曾感恩自己得到的一切。很多的不幸福时刻来自于比较。我们希望可以面面俱到,学个什么就希望成名成家,要不就希望赶紧变现。我们衡量自己的标准都是借助外界的力量,如果得不到别人的肯定,我们就无法判断自己成功与否,在别人制定的标准里逐渐迷失自己。

被一股快的力量驱赶:这世界似乎人人都很着急,每天步履匆匆,都不曾有让自己安静的时刻,问问自己的内心,到底想要什么?想要速成的学习,一边看着短剧,一边刷着手机,一边担心错过什么,一边懊恼自己又在浪费时间。

如何突破自己的囚笼?

关掉外界的噪音和有毒信息:我们最稀缺的资源,不是时间,不是金钱,是注意力。注意力没法拆分,不要只是深度工作,也要深度玩乐,深度休息,深度学习深度阅读,深度爱,深度去做一切事情,也需要注意注意力过载,需要带着清晰的自我觉察。戒掉有毒的信息,数字套餐,各APP和网站博客,新闻,不要陷入各种算法的漩涡中,你不有意识选择,就有人替你选择,最大收益的是他人而不是你。

发现你的使命: 想明白自己要什么?留意心中那些让你不得安宁的细微线索,那些勾起好奇心的事不是突然发生的,它会为你 指出该去的方向, 如果一个选择无法令你感受生命力,那就是不是个好的选择,当然追求自己真心想要的东西可能令人害怕,因为有可能得不到,但是只要你享受了旅途,创造了自己感到骄傲的艺术,你已经是赢家了。

停止空想开始行动:停止过度思考,开始试验,行动,然后复盘改进,目标不是寻求正确,而是去发现。朝着不同方向探索,可能会走进死胡同,可能会发现那条道路不适合你。想清楚成功和失败的衡量标准,确定一个日期和退出计划。抱着试验的心态,挖掘自己的潜力,探索不同的未来,发现适合自己的东西。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我们从小被教育,习惯有正确答案。我们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生怕被嘲笑,于是长久以来,我们就压制了自己的想法,变成了人云亦云,变成了书本知识的教条工具人。迷信科学,迷信专家。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减少外部输入,开始有意识培养独立思考行为。改掉一有问题就找别人要答案的习惯,拿出足够时间,让自己专注的思考,只有潜的足够深才能找到好的看法。

走出自建的囚室:不要总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够聪明,不够有价值不够有资格。不要给自己施加各种限制、不再说应该,放弃应该思维,为自己的期望而活,而不是别人的期望。

与其停留在内耗自责中,不如放下手中的手机,去做一些具体的事情,听一首歌,打扫下房间,给孩子做一顿饭,去看一朵花,或者做一个五分钟的拉伸。这些微小而具体的事情可以滋润你,可以让你的大脑暂时停止焦虑,久而久之,你不再受它的困扰,你就能找回真正的自己,毕竟人生只有一次,不是让我们来辜负的。

最后引用作者的结束语,如果你看看最近300年的家谱,就会发现你有4000多位直系祖先,要是有任何一位不存在,今天的你就不会存在!

所以,你有什么理由不做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