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如何判断证据的可信度

如果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你如何判断是否可信呢?
如下三类证据都有其缺点

Paste_Image.png

个人观察

1个人观察是一种有价值的证据,许多科学研究都以此为依据。然而,个人观察也存在不足,这是因为人们倾向于看到或听到合乎自己意愿的东西,倾向于选择并记住某一事件中与自己的经历和背景最一致的部分。与镜子不同,观察者不会为我们提供“原模原样”的观察资料。

2当把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网络中的观察报告作为证据时,你必须确定有没有充分的理由能让你相信这些报告。比如中央电视台关于雷公太极的造假行为。

科学研究

1.研究的质量有天壤之别;我们对科研结果的信任应当是有选择的,不是所有的研究结果都值得信任。

2.研究结果常常是相互矛盾的

3.研究结果并不能证明结论。最多只能说,研究结果支持结论。

4.与所有人一样,研究者的期望、态度、价值观和需要等使他们的提问、操作研究的方法以及解释研究结果的方式存在偏差。

5.演讲者和作者经常歪曲或简化研究结论。

6.研究者在经济收益、地位、安全及其他方面的需要会影响其研究结果。

调查报告

1.样本必须足够大才能证明结论或研究具有普遍性意义。

2.抽出的样本在广度或多样性上必须与得出结论的事件一致。

3.调查本身存在的内在偏差使调查更为可疑。措辞和上文是两种最重要的偏差。措辞偏差是一个常见问题,措辞上的一个细微变化就会大大地影响被试的答案。

4.传达信息的人往往以对个案进行振奋人心的描述开始。例如,论证《严格枪支管理法》的必需方法之一,就是提供一些无辜者被枪杀的生动案例。
由于案例是生动、详实的,这使得它们易于形象化,因而往往能吸引我们的注意。政党候选人越来越多地把案例运用到演讲中,因为他们知道个案丰富的细节能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然而,这样的案例更应当被看作是动人的事例或轶事,而非证据。它们被当作证据使用是非常可疑的。

5类比推理也会具有欺骗性。例如,欧盟的一名前领导人就曾利用类比来证明,犯有通奸、卖淫或同性恋等罪的人应当被判处死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